从渔业角度命名的话,“大浅滩”又被称之为“纽芬兰渔场”。
海洋是鱼类的天堂,但并不是所有海区,都蕴藏着丰富的渔业资源。
温带大陆架海区,是渔业资源最为集中的区域。
比如,在面积辽阔的南海地区,真正能够为渔民们带来收获的,还是那些岛礁周边的浅海区,特别是泻湖之中。
阳光、土壤、水资源,是影响陆地植物生长的三要素,并通过食物链,影响到动物结构,海中生物的生长,同样受这三要素影响。
所谓大陆架,通俗点讲,就是大陆在海面之下的延伸,在某一个地质或者历史时期,甚至会露出海面成为大陆。
这一地理特性,使得大陆架距离海面,都不会太深,通常不会超过200米,并且越接近大陆越浅。
处在海洋食物链底端是的是浮游植物。
浮游植物的生长需要光合作用,及海底的淤泥提供养分。
大陆架的水深,使得浮游植物,不仅更容易完成光合作用,也更容易从海底得到养分。
另外,仅从与大陆的距离来说,大陆架地区的渔业资源,也更容易为人类所捕捞。
当然,就像陆地上的农田、草场有质量之分一样,也并不是每一处大陆架,都有机会成为优质渔场的。
在这颗蓝色星球上,总计有四处公认的优质渔场,除了我正在讲解的,加拿大“纽芬兰渔场”以外,
还包括有:秘鲁的“秘鲁渔场”、倭国的“北海道渔场”、英国的“北海渔场”。
一个渔场能够脱颖而出,肯定是因为它比别的海区,拥有更丰富的浮游生物,包括浮游植物,以及以其为食的浮游动物。
有趣的是,能够让浮游生物出现爆发式增长的,正是刚才与陆地植物生长相比较时,所缺失的一个要素水。
难道是这四大渔场所处的海区,海水特别的优质,特别有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当然不是。
这里说的“水”,指的是“洋流”。
上述四大渔场,除秘鲁渔场以外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处在寒流与暖流的交汇之处。
寒流与暖流的相遇,会使得上下层海水进行交换,上泛的海水,将海底所富含的营养盐类,
带至浮游生物所生长的上层海水中,从而使得土壤与阳光,这两大要素的结合趋于完美。
至于秘鲁渔场,实际也是因为寒流上泛,能够将海底的营养物质,带至上层海水。
只不过,造成海水交换的因素,并非是有对向而来的暖流,而是来自从陆地深处,吹向海洋的“东南信风”。
以纽芬兰渔场的位置来说,你们很容易想到它并不缺少寒流。
从北极方向而来的寒流,在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命名。
在格陵兰岛海域被称之为东、西“格陵兰寒流”流到巴芬湾,就被叫作“巴芬寒流”。
至于把“大浅滩”海底营养物质带出的寒流,则是来自纽芬兰岛之北的“拉布拉多寒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