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章 勇治蝗灾(1 / 2)闰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秋逝冬随,春流夏转,岁月如梭,光阴荏苒,唐玄宗开元后期,张九龄、裴耀卿等名相贤臣在前几任朝廷贤臣能人治理国家的基础上,继续鞠躬尽瘁,尽忠职守,使得大唐持续政通人和、社会稳定,经济空前发达、文化无比繁荣。全国民户已经超过七百万户、人口超过四千万人,比初唐时期增加一倍半多。粮价也超常低廉,米十三文一斗,青齐谷五文一斗。即使是在长安、洛阳两京,米也不过二十文一斗,面三十二文一斗,绢二百一十文一匹*。大唐进入了全盛时期的巅峰阶段。

这年夏天,又是一个非常炎热的酷暑,唐玄宗早早地带着后宫嫔妃移驾到骊山温泉宫,温泉宫背靠骊山面向渭水,倚山而筑,建筑壮丽,规模宏大,楼台馆殿,鳞次栉比,宫内尤以温泉居多,无疑是个冬暖夏凉的好去处。

玄宗与武惠妃住在温泉宫的飞霜殿内,此时两人正在殿内欣赏歌舞。门外太监边令诚急匆匆来报:“圣人,首辅宰相张九龄、右相裴耀卿来了,带着户部的几个人,说有要事禀报。”

玄宗一愣:“这么酷热的天,他们两位宰相跑来干啥?前几天不是还报说张九龄卧病在家吗?看来是有大事,快宣!”说罢看着武惠妃使了个眼色,武惠妃会意,撒着娇不情愿地朝正在表演的歌女舞姬们挥挥手,带着她们一起离开飞霜殿。

张九龄、裴耀卿还有户部侍郎萧炅一起急匆匆走了进来,给玄宗行礼完毕,张九龄面色蜡黄,精神不济,还不时咳嗽。玄宗忙命赐座,关心的说:“九龄,听闻你感染风寒在家休养,怎么这么热的天也跑过来了?”

张九龄虽然有病在身,整个人有气无力,但仍不失风度强打精神地上奏:“圣人,户部接到河南急报,今夏河南干旱,十几个州县发生闹起蝗灾,中原之地,到处是成群的飞蝗,遮天蔽日。蝗群落到哪里,哪里的庄稼就被啃吃得荡然无存,蝗灾严重,州县地方官员已经无能无力,河南的告急文书连日来如雪片般传入京城,恳请朝廷救助。中书省无法应对,臣心急火燎,在家待不住。”

玄宗松了一口气:“朕以为什么大事呢,闹蝗灾而已,以前也曾有过,诏令户部官员去就是。”

户部侍郎萧炅忙奏道:“圣人,此次蝗灾不同以往,蝗虫数量巨大,受害地区更广,受灾程度超过以往,户部早前已派员过去河南,仍然是难以奏效。”

玄宗略显不耐烦地说:“难道你们就束手无策?”

裴耀卿说:“圣人,以往蝗虫飞来飞去,也是一阵子的事情,这次居然长久在那些地方来回盘桓,农田庄稼深受其害,地方官吏已势单力孤难以抗衡。张首相身体有恙,请圣人授予臣等专断之权,派遣朝廷御史调动周边资源,尽力灭蝗,如臣等无能,还是无法控制蝗灾的话,再来向圣人请罪,由圣人亲自主持救灾大事。”

玄宗道:“准奏,朕即刻让高力士下旨。”

很快半个多月过去了,玄宗仍然在骊山避暑。这一日,裴耀卿、萧炅第二次急匆匆地赶到骊山温泉宫面圣,张九龄没有来,代替他来的是他的副手、中书侍郎严挺之。

裴耀卿满头大汗,满脸愧疚地对玄宗奏道:“请圣人降罪,臣等半月前调动六部及御史台之力,派出数十位钦差御史分赴河南山东各地助力抗蝗,调拨周边州县钱粮救济灾民,但蝗灾仍然无法控制,御史高昌救灾时还因受蝗虫袭击不慎落水殉职,官民惶恐至极。臣实在无能,如今,蝗虫继续在山东河南地界上肆虐,受灾州县数量扩大了一倍,当地百姓苦不堪言,灾民流离失所,大量涌入长安等地,各地治安状况也堪忧。”

玄宗吃了一惊:“蝗灾如此厉害?”

裴耀卿道:“如今,臣与户部商议,为山东、河南灾民而虑,只得冒死进谏,恳请圣人火速移驾回长安,主持大局,方能平定蝗灾。”

玄宗问:“九龄病情如何?”

中书侍郎严挺之回答:“张首相前几日带病处理政务,又为蝗灾事着急上火,病情加重,近日已病重得无法起身,因为委派微臣随同裴大人来骊山面圣。”

玄宗这下也着急了,回头对高力士说:“传旨,即刻起驾回大明宫,明日在宣政殿召集文武群臣议事。”

大明宫宣政殿已经许久没有开朝会了,次日,这里人头攒动,玄宗、众皇子、左右宰相、三省六部大员、御史台官僚、翰林院与集贤殿学士等帝国的核心们聚集在一起,商议山东、河南救灾事宜。

右相裴耀卿奏报:“今年山东的蝗灾与往年相比,灾情更为严重,蝗虫数量巨大,施虐地区广,庄稼受损严重,尤其以兖州一带最甚。中书省及户部多次派员赴灾地与州县官吏一道治蝗,均无成效,且有数位官员因灾殉职,包括监察御史高昌大人。如今,蝗虫已蔓延至河南汴州等数个州县,多地民众极为恐慌,旱情及蝗灾已导致灾区的难民开始流亡。如朝廷再无有效方略治蝗,今年山东、河南两地粮食歉收将无法避免,当地百姓必将流离失所,苦不堪言,据报有些地方甚至已经出现人吃人的惨状。”

众臣闻听监察御史高昌救灾遇难,尽皆失色。玄宗脸色忧郁,问:“众卿,可有良策?”

户部侍郎萧炅出班跪奏:“户部尚书暂缺,臣等主理户部,才疏学浅,不能替圣人分忧,请圣人责罚。”张说罢相后,原户部尚书宇文融也被玄宗打发到外地做刺史,户部尚书一职至今空悬。

玄宗摆摆手说:“现在不是责罚之时,关键是要制住蝗灾。虽然今年蝗灾不同以往,但户部处理此事多年,难道就没有一点治蝗方略吗?”

萧炅回答说:“以往蝗灾,户部会同地方官吏救济灾民的同时或祈祷、或驱赶,最多不过一旬时日灾情即过,当年前宰相姚崇任上的一次蝗灾较为严重,也不过持续大半月,然今年蝗灾已横行近一月,似有愈演愈烈之势。为今之计,微臣以为只有朝廷钦差重臣前往灾区,坐镇大局,动用全国之力,或可降服飞蝗。”

御史大夫崔隐甫也奏道:“圣人,御史台一直协同户部处理蝗灾事宜,此次山东、河南蝗灾委实比以往严重得多,微臣也以为朝廷必须委派一位德高望重、深孚众望,能得各方鼎力相助的钦差御史亲自坐镇灾区,方可解山东、河南之急。”

玄宗叹了口气道:“天降灾难,蝗虫肆虐,许是天子有过,却让黎民百姓受难,朕实不忍,今日起朕斋戒十日,明日即前往慈恩寺祭拜上天。朕有过,愿一人担之,请上天责罚朕一人,祈求早日将山东、河南蝗虫驱散。”

左宰相李林甫忙说:“圣人,天灾年年有,哪里都干天子之事,况圣人为国家殚精竭虑,朝乾夕惕,造就我大唐盛世,又何来有过?圣人保重龙体,万勿自责。”群臣也纷纷劝慰。

玄宗缓了缓,对群臣说:“就依裴卿等所奏,朝廷委派一位钦命御史,前往灾区主持救灾大计,卿等三品以上官员,何人愿意领此大任?”

此言一出,宣政殿内刹那一片安静,众臣互相瞅看,只见右相裴耀卿起身上前一步奏道:“圣人,微臣不才,愿奉旨前往。”

玄宗摇了摇头:“裴卿,你是宰相,负责全国事务,九龄又卧病不起,朕早晚有事还得找卿与林甫商讨,卿不宜离开长安。”

玄宗又想了想,随后望向众位皇子说:“朕想,此次救灾干系重大,一般品级官员恐无法调动各方资源,宰相又不能擅离京城,此等大事须得皇亲贵胄才能担当。诸位皇子,你们谁愿意出任钦命御史大臣,驱除蝗虫,救灾民于水火之中?”

宣政殿内有太子李瑛以下十几位皇子,听得父皇所言,大都面面相觑,都知道这个差事危险万分,之前才听得户部侍郎说上次救灾,连监察御史都命丧当场。而且蝗灾厉害,谁也没有把握治住,一时间竟无人说话。

玄宗又补充说:“国难当头,正是我大唐李氏子孙勇担重任,以示垂范的时候。”说罢看着太子李瑛和其他坐在第一排的皇子。

第一排的皇子除了太子李瑛,其他像三皇子忠王、四皇子棣王、五皇子鄂王、六皇子荣王、八皇子光王、十六皇子永王、十八皇子寿王等都是已经封王的皇子。太子李瑛心中害怕,不敢和玄宗对视,低头不语。坐在前排的皇子中,其他人也都学太子,只有寿王李瑁心中一动,想借此机会在父皇面前表现一下。正准备张口说话,却瞥见对面的李林甫冲他猛使脸色,微微摇着头,心下明白李林甫是不想让自己接这副担子。又一转念想也是,这个活凶险不说,又没把握出政绩,没必要去蹚这个浑水,就把想说的话咽肚子里去了。

玄宗本以为坐在前排的那几个已经封王的皇子会有一个出来接这个差事,可大殿上沉默了半天,皇子中竟然没有一个人说话,心下不禁有些懊恼,正欲张口训斥,这时只听后排的皇子人群中有人说话:

“儿臣愿奉旨领命!”

玄宗闻言大喜,定睛看去,自告奋勇的不是别人,正是二十七皇子李瑱。

李瑱说完,起身走出班列,向玄宗行礼。玄宗问:“瑱儿,你真的愿意接下这副重担?”李瑱回答:“是的,儿臣虽不才,愿意为君父分忧,为国效力,为民解难。”

玄宗大悦:“瑱皇子业已成年,人品贵重,温良恭孝,自曲阜归长安以来,多次奉旨办差,屡称圣心,此次又临危受命,当加封三等亲王爵位,实封八百户*。”当即下旨:

“诏令封皇二十七子李瑱为恒王,领钦命御史大臣,赐予统领宣调山东、河南及周边州县诸官吏之权,赴山东、河南主理救灾治蝗大事。”

“儿臣谢父皇隆恩!”李瑱勇担重任。

诸皇子及群臣听见李瑱封王,也纷纷道贺:“恭喜恒王殿下!”

李瑱又奏道:“父皇,儿臣请恩准今日午后召集中书省、户部、御史台等官员去集贤殿商议救灾灭蝗方略,明日呈报父皇御批,而后立即率员奔赴山东。之前是裴相主持此事,臣也想恳请裴相午后劳驾去一趟集贤殿不吝赐教。”

“准奏!恒王既为钦命御史大臣,凡与救灾有关事宜均可权宜从事。”

“恒王殿下,裴耀卿自当从命,但凭殿下吩咐。”

高力士宣布散朝后,众人纷纷走出宣政殿。鄂王李瑶和光王李琚跟在太子后面,李瑶对太子悄声说:“这下二十七弟可长脸了,这么早就是恒王,与他年纪相仿的除了十八弟寿王外还无人封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