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渐移,透过竹亭的破顶,照在三人身上。孙原的面色在月光下明明灭灭,良久,方长叹一声:“树欲静而风不止啊。“
林紫夜忽然起身,自怀中取出一管玉箫,轻声道:“夜色已深,我为你们奏一曲《明月引》吧。“
不待二人回应,她已将箫凑至唇边。清越的箫声悠然响起,如流水般泻入夜空。曲调先是婉转低回,似诉离殇;继而渐转清越,若登高望远;终而归于平和,如明月照大千。
孙原闭目倾听,手指随着曲调轻轻叩节。李怡萱则倚在他身旁,目光温柔地流连在他面上。
一曲既终,余音袅袅,散入竹影深处。
孙原睁开眼,眸中已复清明:“多谢紫夜,此曲让我心绪顿开。“
林紫夜收起玉箫,语气依旧平淡:“箫声只能暂解烦忧,真正的难题还需你自己解决。“她转向李怡萱,“夜深露重,该回去了。“
李怡萱点头,起身推过辇车。孙原却摆手道:“我想再走走。“
于是三人沿着竹径缓缓而行。月光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时而交叠,时而分开。沿途可见战火留下的痕迹:焦黑的竹根,散落的箭矢,还有暗褐色的血渍渗入泥土。
行至一处较为开阔处,可见整个邺城的轮廓在月光下延伸。城中尚有零星灯火闪烁,如同暗夜中的星辰。
孙原忽道:“你二人可知,我为何执意要来此清韵小筑?“
不待二人回答,他已自顾自说道:“此处虽已残破,却是我少时唯一感到自在之地。在这里,我不是孙家的次子,不是谁的师弟,只是我自己。“
他的声音在夜风中显得格外清晰:“如今身为太守,更是时时处处都要谨言慎行。唯有在此处,方能稍稍卸下重担,做回片刻的孙原。“
李怡萱柔声道:“无论你为何身份,在我心中,你始终是你。“
林紫夜却道:“在其位谋其政,既然选择了这条路,便当勇往直前。犹豫不决,反受其乱。“
孙原闻言一震,良久方苦笑一声:“紫夜此言,真如一剂良药,虽苦口却能治病。“
三人继续前行,直至月上中天。清辉洒满大地,将废墟也染上了一层诗意。
回到竹亭处,孙原忽命李怡萱取来纸笔。就着月光,他挥毫泼墨,在素笺上写下:
“残垣兮竹影,夜萧疏兮月明。
烽火兮虽炽,初心兮不改。
山河兮破碎,志节兮长存。
愿乘风兮归去,安黎庶兮太平。“
写毕,他将诗笺递给李怡萱:“雪儿为我收好。待他日太平之时,再取出一观。“
李怡萱郑重接过,贴身收藏。林紫夜则默默收拾食具,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
夜更深了,三人终于踏上归途。月光为他们引路,竹影为他们送行。今夜之后,还有无数艰难险阻等待着他们。但至少此刻,他有明月相伴,知己在侧,便也有了继续前行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