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华如练,静静铺洒在清韵小筑的断壁残垣之上,将白日里狰狞的伤痕柔化作了银色的诗意。竹影疏落,在晚风中轻轻摇曳,仿佛无数墨色的蝶翼在月下翩跹起舞。李怡萱推着孙原的辇车,缓缓行走在残破的竹廊间。辇车的轮轴发出规律的轻响,与竹叶的沙沙声相和,竟成了一段幽寂的夜曲。
孙原仰首望月,皎洁的月光洒在他清瘦的面容上,映出一种近乎透明的苍白。他的手指无意识地叩击着辇车扶手,节奏时急时缓,显见心事重重。
“明月皎皎照我床,“他忽轻声吟道,声音在夜风中显得格外清越,“星汉西流夜未央。“
李怡萱停下脚步,仰头望着同一轮明月,接道:“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二人相视一笑,皆是心有戚戚。孙原轻叹一声:“曹子建此诗,写尽世间离别之苦。如今邺城内外,不知多少人家如牛女相隔,再难相聚。“
他的目光投向远处依稀可见的城郭轮廓,声音渐低:“昨日巡视伤兵营,见一老妇抚子尸身痛哭。其子年未弱冠,为守城而殁。老妇言,家中仅此一子,今后不知何以终老。“
李怡萱默然,纤手轻轻按在孙原肩头。月光下,可见她眼角有泪光闪烁。
“我竟不知如何安慰,“孙原的声音带着几分自嘲,“只能命人多予抚恤。然金银虽可解一时之困,又何能弥补丧子之痛?“
辇车缓缓前行,行至一处较为完整的竹亭。亭顶半塌,露出夜空中的点点繁星。石桌上积了一层薄灰,上面散落着几片枯竹叶。
李怡萱自辇车后取出一方素帕,仔细擦拭石凳,这才扶着孙原坐下。她自己则坐在他对面,取出随身携带的竹筒,斟了两杯清茶。
茶香袅袅,在夜风中散开,暂时驱散了空气中的焦土气息。
“尝闻为政者当以百姓心为心,“孙原轻抚茶杯,目光幽远,“如今方知此言重若千钧。昔日读《孟子》,见"仁政"二字,只道是书生空谈。现今方知,一字一句皆系民生。“
他忽抬眸看向李怡萱,眼中带着少见的迷茫:“雪儿,你说我可能当此大任?我一介闲散之人,忽被推至此位,日夜惶恐,唯恐有负所托。“
李怡萱正欲答话,忽闻竹林中传来细微响动。她神色一凛,瞬间移至孙原身前,袖中已暗扣三枚银针。
“何人?“她沉声喝道,声音中透着罕见的锐利。
竹影摇曳,走出一个窈窕身影。月光照在那人面上,竟是林紫夜。
“是我。“林紫夜淡淡道,手中提着一个竹篮,“见你们久未归来,特来寻访。“
李怡萱松了口气,袖中银针悄然收回。孙原则微微一笑:“紫夜来得正好,坐下共饮一杯如何?“
林紫夜也不推辞,径自坐下。她打开竹篮,取出几样精致小菜,一一摆放在石桌上:“日间见你二人皆未好好用膳,特备了些点心。“
月光下,可见菜肴精致:一碟嫩笋炒山菌,一碗莲子羹,还有几个做成花形的米糕。皆是孙原平日爱吃的菜式。
孙原心中感动,轻声道:“有劳紫夜费心。“
三人围坐石桌,一时无言。唯有夜风穿竹,带来远方的花香。
林紫夜忽道:“日间心然姐姐来信,言及已在洛阳安顿妥当。她筹措了一批药材,不日便将送达邺城。“
孙原眼中一亮:“心然总是如此周到。“他顿了顿,又问:“信中可还说了什么?“
林紫夜瞥了他一眼,语气平淡:“她说朝中近日或有变动,让你早作准备。“
孙原手中的茶杯微微一颤,茶水险些泼出。李怡萱急忙接过茶杯,柔声道:“小心烫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