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章 寻梅文会(六)(1 / 2)品涩居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这第二关,除了那几个隐身暗处的扈从,李惟、李莲峰等迅速通关,便是李莲英及李凤仪也不再出示请柬,在“听涛榭”写了阙小令并顺利过关。

至于周聪,仍是凭借请柬继续前行。

其实,在见到比自己年幼的杜仲达、李莲英显露文才,周聪亦是面露赧色,讷讷地解释:“此次临时来‘寻梅文会’,没什么准备,倒是有一阙词,往日旧作了……用在第三关吧,看能不能去‘踏雪阁’……哦,‘寻梅文会’发出的请柬分为三种,我手上这张是第三等次的,只能到第三关,第二等的可以到‘踏雪阁’,第一等的则可以直接去‘寻梅小筑’……几位所持便是数量极少的一等寻梅请柬了。”在“梅园”门口,对方扈从随意地拿出一叠请柬的举动,着实是叫他震撼。那可是代表矜贵身份的一等寻梅请柬啊,啥时候这么“廉价”了?亏自己好说歹说从父亲那讨来了一张三等请柬还嘚瑟骄傲,要不要这么打击人?总之知道对方是大贵人,好好表现结个善缘吧。

李莲峰淡淡一笑,不加解释。

过了“听涛水榭”,踩着石径,沿着小溪溯流前行。

这条小溪曲曲折折的,两岸松柏竹木渐次散开,间或突石嶙峋,全无人工布置痕迹,想来是浑然天成,或是源于蜀岗某处泉水。“梅园”间能保留这般景致,足见建造者之用心良苦。

忽然,不知何处飘来丝竹管弦之声。

箫声,是幽幽的箫声,轻柔,涓细,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

循声而去,箫声清丽,忽高忽低,忽轻忽响,低到极处之际,几个盘旋之后,又再低沉下去,虽极低极细,每个音节仍清晰可闻。

但见溪边搭建了一座亭子:亭尖深沉的枣红;亭柱古老的墨绿;石桌石椅幻想的灰白,组成一副秀丽的图画。亭旁绿树掩映,流水潺潺。

亭里或立或坐围了不少人,正听一中年儒生倚栏吹箫。

李惟等人走近时,箫声呜咽着正落在最后一个音上,余音袅绕,犹在耳边不肯散去。

一曲奏罢,自是赢得喝采声一遍。

走到亭前,不远处的大槐树下还坐了三人,槐荫遮掩瞧不清面容,看身形似是女子。

举目望去,这亭子却是唤作“流觞亭”,大抵是取“曲水流觞”之意。

王右军作《兰亭集序》曰:“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果然,进“流觞亭”一看,内有一屏,上悬一匾“曲水邀欢处”,无款,楷书。屏风中间是一扇形“兰亭修禊图”。修禊图描绘了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四十二名士于永和九年在兰亭曲水流觞的情景。画中人物形态各异,或举杯畅饮,或低头沉吟,或援笔而书,在惠风和畅、茂林修竹之间,或袒胸露臂,或醉意朦胧,将魏晋名士洒笑山林,旷达萧散的神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周聪却是认得亭中吹箫那中年儒生的,低声介绍道:“此乃江都县学学正江文茂,江先生率直任诞、清峻通脱,颇具魏晋风度。其非止妙于文赋,更擅音律,琴瑟笛箫莫不精通,有‘江都第一箫’之美誉。”想了想,又解释道:“第三关亦有三处,守关者乃是江都县学的江学正及另外两名副学正。咱们运气不错,这江先生向来旷达率性,闯关者但凡琴棋书画有一项所长,他都会认可。当然,得合他法眼才行。”

“原来是位法眼宗大拿啊……”李惟难得冷幽默一回,看看听者莫名其妙的表情,好吧,失败的冷笑话。

他此刻的心绪有些恍惚,先前瞥了一眼槐荫下的三个女子,其中有一个女子的身影似曾相识,却一时记不起在何处见过了。

他忍不住又看了一眼,那原本坐着的女子恰好站起身来,虽然仍是瞧不清面容,他却忽然想起,那不便是清晨在“潘家渡口”惨遭自己水漂攻击的女子么?当时的惊鸿一瞥却似刻在了脑子里一般,那道曼妙的倩影竟是完好地保存了下来。这种感觉,很奇妙。

眼见那女子在树荫下踯躅欲去,也不知是心有灵犀还是心血来潮,李惟瞅得亭子中摆着一张琴,快步上前,也顾不上与旁人招呼行礼,掀起衣摆,盘膝坐下,双手抚过琴弦,叮咚作响。

他这番突兀的举动引来一片注目礼。

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乐即六乐:六乐:云门、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等。

又有“文人四友”曰“琴棋书画”。唐代诗人张彦远的《法书要录》“辩才俗姓袁氏,梁司空昂之玄孙。辩才博学工文,琴棋书画,皆得其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