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疯了!整个欧洲都疯了!(1 / 2)世间行乐亦如此
看着电影宫外那声势浩大的游行队伍,电影宫这边的记者和影评人们也一片惊叹。
“天呐!他们都干了什么啊!”
“又是那些女权主义者!”
“她们都是来支持这部电影的么?”
“哈,想不到最了解我们想什么的,竟然会是中国人?”
“妇女能顶半边天,我知道这句话是是谁说的了,难怪这么有意思!”
“确实,看来这一次,《女儿国》在威尼斯绝不会空手而归了。”
人群越来越多,声音越来越大,根本不用剪辑拼接,这就是天生的新闻素材。
记者们的职业本能瞬间压倒了一切。
短暂的惊愕之后,是几乎同步爆发的行动力。
他们二话不说,如同听到发令枪响的短跑运动员,猛地抓起放在脚边或挂在脖子上的各式相机——从笨重的徂徕卡到相对轻便的尼康——争先恐后地涌向窗户边,甚至有人不顾礼仪直接踩上椅子,只为获得一个更好的拍摄角度。
“咔嚓!咔嚓!咔嚓!”
快门声密集得如同暴雨敲打窗棂,连绵不绝。
耀眼的闪光灯一次次亮起,将窗外游行队伍那激昂的面孔和醒目的标语牌,连同电影宫内人们惊诧的表情,一同定格在底片上。
“快!多拍几张!这个角度!把《女儿国》的海报和游行队伍拍在一起!”
“上帝啊,这绝对是明天所有报纸的头版图片!”
“威尼斯电影节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哪部电影能得到如此……如此民间的、声势浩大的支持!这已经不是普通的影迷活动了,这是社会运动与电影的联姻!”
记者们一边疯狂按动快门,一边激动地交流着。
他们敏锐地意识到,眼前这一幕的意义已经超越了一场普通的电影放映成功,它成为了一个文化现象,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新闻事件。
林斌呆坐在椅子上,看着眼前这失控的场面,嘴唇动了动,最终什么也没说出来。
他脑子里一片混乱,完全无法理解,一部电影怎么会引来街上的人的游行?
这在他的认知和经验里,是闻所未闻的。
唐国墙和章小六面面相觑,从对方眼中都看到了巨大的震撼和一丝不安的荣耀。
朱琳则紧紧攥着自己的衣角,心跳快得如同擂鼓,窗外那为她饰演的角色、为这部电影而聚集的人群,让她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的眩晕。
果不其然,就在第二天,欧洲各大报纸的娱乐版、甚至是一些社会新闻版块,都被来自威尼斯的消息占据。
意大利的《晚邮报》在文化版头条刊登了游行的大幅照片,配以醒目标题:“东方女王征服威尼斯!‘女儿国’引发性别平等大讨论!”
文章盛赞:“这部来自中国的电影《女儿国》,以其独特的东方美学和深刻的人文关怀,在丽都岛投下了一颗思想炸弹。
它并非简单的神话爱情故事,而是对女性自主权力与情感的动人讴歌,其结尾女王的抉择,堪称跨时代的女性独立宣言。
影片所倡导的理念,与欧洲正在蓬勃发展的女性平权运动不谋而合,是一部促进人类进步、具有深刻内涵的了不起的杰作。”
法国的《世界报》同样不吝溢美之词:
“从《伤逝》的沉寂到《女儿国》的轰动——中国电影带来的意外惊喜!”
报道中写道:“相比于此前提名金狮奖的另一部中国影片《伤逝》的沉闷与隔阂,《女儿国》以其通俗易懂的叙事、华美震撼的视觉和直击人心的情感力量,成功地跨越了文化壁垒。
影片对女性国王复杂内心的刻画,使其超越了国界,成为全世界探讨女性议题的宝贵艺术文本。
威尼斯的选择证明了,真正的艺术能够引发最广泛的共鸣。”
更让人意外的是,一向以挑剔和毒舌著称的英国媒体,如《泰晤士报》和《卫报》,也纷纷调转笔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