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0章 峨厂(1 / 2)世间行乐亦如此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得,老大哥的单,没人能抢得了。

不仅是现在,以后差不多也是,要不然怎么是老大哥呢?

饭后韩三坪带陈屿转了一圈,了解一下峨影厂的整体状况。

他穿着一件的确良衬衫,胳膊下夹着牛皮纸档案袋,逢人就散烟,

两人穿过一条染白的小巷,韩三坪指着不远处的红砖房道:

“老弟你看,咱们峨影厂可不是普通厂房,这院子里每块红砖可都是大有来头。五八年建厂那会儿,老一辈们顶着麻袋在稻田里拍《乔老爷上轿》,现在你看,”

他忽然停下,手指着不远处的一个摄影棚,里面还有剧组正在拍摄。

“这是王冀邢他们正在里边用新进的阿克发胶片折腾悬疑镜头呢!”

一组扛着轨道车的工人走来,两人连忙避开,韩三坪压低了声音继续分享,

“谢晋导演上次来借调灯光组时候说,全中国就咱们厂能同时拍革命史诗片和试验讽刺喜剧——东棚拍着《十月的风云》,西棚就在排演《枫》里那段意识流恋爱戏。

连食堂大师傅都清楚,吃辣子多的肯定是搞先锋创作的,吃回锅肉多的准是主旋律剧组!”

两人边说边走,很快又来到一幢行政楼前,这栋楼比之前那栋明显气派一些。

“反正啊,咱们厂比北影多了份江湖气,比上影少些海派讲究,但就是要给有棱角的作品撑腰!

去年我们顶住压力让《玉色蝴蝶》王丹凤穿旗袍出镜,为什么?

峨眉山脚下就要走出不一样的中国电影!”

陈屿连连点头,颇为感慨,这还真有一股江湖气,不愧是峨眉派。

两人行走在红砖白墙之间,事无巨细,韩三坪都说得很清楚,那画面就像老师带年轻的实习生一般。

很多事不用韩三坪说,陈屿自己心里也是清楚。

对峨眉厂来说,北影、上影和长影就是三座大山,根本跨不过去。

长影顶着新中国电影摇篮的名头,谁也抢不走,北影就在京都,区位得天独厚,那资源不是一般厂能比的。

而上影独坐江南,守着江南文脉,要人有人要钱有钱,同样是人才辈出。

只有峨眉厂最寒酸,建厂时间最短实力最弱,要不是有国家拨款,估计早就撑不下去。

“韩大哥,跟北影上影他们比,咱们差在哪?”

“那可就多咯~”韩三坪掏出一包红梅烟,有些苦笑:“基本上都比不上,但咱们厂最大的软肋还是工业体系。

北影能调空军拍《大决战》,上影有全亚洲最好洗印厂,咱们拍战争场面还得去借工程兵。

更别说明星制——王晓棠王心刚这些腕儿都在总政,我们捧出潘虹张金玲这些人,怕是也留不住。”

不过韩三坪话锋一转,继续道:

“但是伟人教导我们,凡事要分开看,有时候劣势也是优势嘛。

正因为没包袱,咱们敢让陆小雅拍《红衣少女》讨论青春期,敢让从晋剧团转行的毛玉勤搞农村讽刺喜剧!上影拍《天云山传奇》要层层报备,咱们厂党委会上吵一架就能立项。

老弟,在峨影,好本子就是通天梯!”

陈屿点点头,算是明白。

下午三点左右,两人这才回到川大。

韩三坪下午还有课,打了声招呼就教学楼去了。

陈屿也要去图书馆看看,不管怎么说自己也还是川大的临时工,该摸的鱼一定要摸。

回到图书馆,陈屿也吓了一跳,发现今天人比以往多好多。

不仅学生们围堆堆,甚至还有记者模样的人拿着照相机,似乎就在等自己?

看到陈屿终于回来,中青报的人立即走上来,握着手便道:“你好,是陈屿同志么?我是中青报的李强,我们想对你做个专访,可以么?”

“呃......可以吧,劳烦各位久等了,实在不好意思。”

“哪里哪里,是我们冒昧打扰了。”李强见陈屿如此年轻却沉稳有度,眼神清亮,毫无怯场之感,心中先有了几分好感,“您的《告别与出发》一文在全国引起了巨大反响,编辑部收到了大量读者来信,都希望能更多了解文章背后的您和您的思考。所以我们特地赶来,希望能做一个深入的专访。”

这时,周围等待的学生们也好奇地围拢过来,眼神里充满了敬佩和好奇。

他们中的许多人都读过那篇文章,甚至进行过讨论,没想到作者竟是身边这位在图书馆工作的临时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