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1章 传音通讯的“抠门”(2 / 2)星雨满天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相反卢云良做传音通讯总经理,还要亲自带研发团队,更能体现传音对手机研发团队的重视,也能表明李行远对于卢云良的重视。

卢云良就是明白李行远的良苦用心,这是老板对自己器重。

这也才有传音M1手机完成后,卢云良顶着鹏城手机协会的封杀令,也要亲自带队跑推销渠道的事情。

卢云良如果作为一个技术团队负责人,当然不用管销售情况,可是卢云良是传音的总经理,传音手机销售情况他必须要懂。

还是因为传音通讯作为一家初创公司,派一个小推销员登门苏宁国美等渠道商,多少有点不尊重人家。

李行远作为老板自然不用管苏宁采购部的王明杰这号人物。

但是作为传音通讯总经理卢云良,是必须要亲自上门拜访,才有可能见到苏宁国美的采购部的管理人员,而是不会采购部的办事员。

采购部的办事员见的再多次,他们也没权力让苏宁国美给传音下单。

相反卢云良见到王明杰种采购部负责只要聊的还行,多少也能混个脸熟,如果谈的不错,还能当场拿下不少订单。

这不是说销售部人员没用,而是国内手机销售渠道的特殊性,现成的线下手机销售渠道屈指可数,作为总经理的卢云良短时间内就能拜访完毕。

卢云良在传音给公司的推销员安排的工作任务是向线下个体手机门店进行推销工作。

就是类似于蜂鸟共创联盟,这些都需要传音工作人员一家家上门推销。

蜂鸟共创联盟是很好的渠道,但是蜂鸟公司是致远科技旗下的公司。

虽然两家大老板是同一个人,但卢云良还是懂得内外有别,毕竟不是属于一个公司一个团队,蜂鸟公司目标是为了致远科技的战略服务的。

传音通讯要想站到国内主流手机厂商舞台中央,这些销售网络建设是必须要啃下的硬骨头。

卢云良和李行远在魔都进行一番畅谈后,更加坚定传音要铺设自己销售网络的想法。

当时李行远的办公室只有卢云良和李行远两人。

卢云良:“老板,我看到蜂鸟共创联盟的模式,我想在传音通讯也搞个属于传音手机的线下销售渠道。”

李行远也很好奇,这个想法的产生:“为什么会生出这种想法?”

卢云良:“我为M1手机跑推销时,也看了些各种商业书籍和研究国内各个公司的商业模式。”

“发现做实业的零售消费类公司,能够做大,做长远的无一例外,都是拥有自己销售渠道。”

“比如康师傅铺遍全国乡镇的销售网络,让康师傅方便面和冰红茶摆到了所有乡镇的小卖部货架上。”

“如果传音能有这样的销售渠道规模,传音未来的手机压根不愁卖,也不会再被所谓的封杀令压的喘不气。”

李行远露出赞赏的目光,点点头:“你能看到蜂鸟共创联盟的优势,以及想到康师傅这些零售企业的模式,说明作为传音总经理是合格的。”

“我同意你的方案了,后面把想法写成报告,发给我和文静,我审批下,文静会全力支持你的工作。”

哪怕致远科技能帮传音通讯完成全部的手机产能销售,传音也要走这一步。

卢云良这些战略规划,是汇报给李行远才是实行的。

本来李行远还担心卢云良作为技术人员,做总经理会有不适应,没想到他能这么快抓住传音发展的关键。

传音通讯作为实业,手机行业也是制造行业,只要制造业就需要对成本有精确的控制。

制造业的每一点利润都要通过控制成本来实现。

制造业如果成本一直压不下去,结局就会像后来新能源汽车公司一样。

当行业决赛圈来临时,那些不能把造车成本压下去的企业,都将被淘汰出局。

比如极越,哪吒,高合等等一连串的名字,无一例外都是倒在这一步。

成功晋级下一轮的车企在控制成本上都有自己的看家本领。

传音通讯能从一开始就被文静和卢云良这俩创业新手赋予了控制成本的基因,也是一件好事。

李行远了解这些后觉得合理,索性也就不在这方面指手画脚,放手给两个人去折腾。

李行远搞得传音通讯属于抢跑。

在2005年这个时间点,后来国内的存活下来的手机厂商,要么没有诞生,要么在搞其他业务。

现在距离智能手机时代,尚有一段距离,这段时间足够传音在手机制造这方面进行探索。

智能手机系统这方面,传音都不需要担心,有致远科技的存在,手机系统方面传音压根不存在落伍的可能。

传音唯一需要的是搞明白怎么造一部优秀的手机。

李行远创立致远科技的后,紧接着成立传音通讯,目的是为了打造一个适合做制造业的团队。

致远科技从成立到搭建,都是一个纯正的互联网公司的团队架构。

李行远也不指望致远科技能搞明白怎么玩转制造业,因为李行远自己都是制造业新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