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没有当场决定,而是发回三司,再次重审调查。
这一举动,顿时引来激烈的反对。
太极宫,东宫。
请求按照国法处死党仁弘的奏本,如雪花一样送来。
同时,山东系的报纸,痛心疾首的报道,为广州百姓鸣冤喊不平的。
力度之大,真的是豁出去,要裹挟民意,逼迫李世民下旨处死党仁弘。
江南系与剑南系,还有关陇系的报纸,倒是要温和得多,公平公正的报道,并没有过多的掺杂个人情绪,添油加醋的。
但就是连篇累牍的报道,在长安掀起轩然大波。
百姓义愤填膺就算了,那些学子们最是见不得这等藏污纳垢,一曝出来群情激涌,自发走上街头,聚众要为民请命,诛杀恶贼党仁弘。
一时间,整个长安城都被党仁弘案给霸占了热点中心。
这等扑面而来,令人窒息的压力,三省六部的公卿大臣们,也是三缄其口,根本不敢发表任何言论。
“殿下。”
“学子们在承天门外聚集,高喊正法党仁弘,维护朝廷律法威严,还天下百姓一个公道。”
狄仁杰小声说道。
他跟在太子身边,其实有些事情,他有所猜测的。
只是没想到,事情会闹的如此之大。
读书人、百姓都参与了进来。
这对两宫,尤其是对圣天子的威名,处置不好,就是一种隐形伤害。
“没有过激行为吧?”
李承乾反应很是平淡,他看着朝中大臣们递来的奏本,心里不由啧啧感慨。
世家大族的能量与影响,彰显了出来。
三成的在朝官员,上书请求。
“没有。”
狄仁杰道:“金吾卫维护秩序,不让他们冲撞承天门,他们也很理智,没有做出过激的行为来。”
“只不过……。”
“只不过什么?”李承乾问道。
“一直持续下去,只怕会越演越烈,更多的人会参与进来。”
狄仁杰忧心的是这一点,按照正常的应对来说,金吾卫完全有能力将他们驱散,任由他们聚众,这未免有放纵之嫌。
一旦让还没参与进来的人,看到有机可乘,肯定会加入其中,壮大聚众队伍的。
“怀英,以你的才智,应该是看明白了吧?”李承乾随口问道。
“学生不敢擅自揣测。”
狄仁杰低头。
“行了,你继续盯着就行。”
“热闹嘛,越大越好。”
李承乾淡淡的说道,随手就把奏本丢在一边。
闹吧。
闹的越激烈越好。
七月初。
三司再次上报调查详情,依旧是以死罪论处。
李世民以调查内容有些地方不实,让三司重新调查。
当即,朝中官员再次上奏。
李世民依旧不理会。
与此同时,各地官员上奏,也向长安纷至沓来。
“这才是世家大族的能力与影响啊。”
李承乾看着眼前几处堆积如山的奏本,感叹的说道。
地方官员的奏请,总算是经过时间发酵后,送到东宫来了。
奏本先经东宫,再送到太极宫,这几乎已经成为朝廷惯例。
不管再大的事情,都要先经东宫之手。
他简单的看两本后,就让人送到尚书省去。
房玄龄与长孙无忌,看到这几大箱的奏本,互相对视一眼,都感到头皮发麻。
“赵国公,这未免也太过了吧。”
房玄龄忍不住说了一句。
长孙无忌气血上涌,这关他什么事情,又不是他指使的。
但他身上的山东世家的标签,太根深蒂固了。
不是想摆脱就能摆脱的。
房玄龄这话,就是在点长孙无忌,你们闹得这么大,考虑过陛下的怒火吗?
“梁国公,老夫不懂你在说什么。”
房玄龄也不再言语,与长孙无忌各自交叉审阅奏本。
看到内容,都是一阵沉默,简单的标了一下,就放在另外一边。
这些奏本,最终还是要送到陛下那里去的。
就不知道,陛下看到这么多奏请,会是怎样的反应。
当这些奏本,送到两仪殿后,很快就接到陛下召见中枢大臣的旨意。
房玄龄,长孙无忌,魏征,岑文本,马周等人悉数到场。
“党仁弘是大唐的开国功臣,朕想留他一命也不行吗?”
李世民悲痛的说道:“若是你们,我都会这样做的。”
“陛下。”
长孙无忌硬着头皮说道:“此事如今闹大,天下皆知,若是顾私情,对党仁弘网开一面,难以服众。”
“不处死,如何向天下百姓交代。”
他觉得自己说的话很怪。
闹成这样,还不是陛下让三司审理调查的嘛。
你先兴师动众的,最后却突然念旧情,想对党仁弘开恩。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房玄龄道:“陛下,事已至此,不处置党仁弘,只怕国法何在,以后还如何以律治理天下,约束百官呢?”
“开一次恩,就有无数人抱着侥幸。”
“党仁弘的行径,会在更多人身上发生。”
在场的人都开口了。
不说话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