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九章 听劲(1 / 2)摸鱼有道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宫羽田和叶问,两个人对面而立,宫羽田缓缓伸手,手里拿着一块饼。

叶问亦向前伸手,用手拿住了饼的另一侧。

那饼一共就一个巴掌心那么大,是个油面开酥的饽饽,软硬度类似于稻香村的山楂锅盔,但是没有馅。

两人共同捏着饼,站立不动。

到这一步,现场有许多人就已经看不懂了,不知道二位在搞什么行为艺术。

诸葛平倒是能懂,最近他跟叶问切磋加闲聊,很是了解了一番武术深层的奥妙。

武术的运用,离不开一个字,劲。

劲不同于力。后者,只是一个人肌肉强健与否。

前者,却是武术修为的最直接体现。

一個师傅确定徒弟修炼小有成就,主要的标准就是“找到了劲”。

具体来说,劲是“强壮的肌肉”“正确的发力技巧”“经年累月的肌肉记忆”,三者合一。

武术里的劲分很多种,劈劲、钻劲、弹抖劲、发放劲……

这些劲又有一个共同的基础,整劲。

整劲,说白了就是全身协调发力。很多人理解整劲,是要全身所有肌肉一起发劲,其实是一种误解。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肱二头肌发力收紧的时候,手臂弯曲,此时肱三头肌自然就会舒张。怎么能一起发劲?

所以要发出整劲,关键是全身肌肉协调,不要互相阻碍,自己跟自己打架。

以各门各派中几乎都有的一招——弓步直拳来说。力量要从脚下起,下半身蹬地是一股力,扭腰转胯是一股力,胸肌收缩也是一股力,但这三股力气不是一起发,是由下往上依次发,要以毫厘之差紧密衔接。脚下的力,给腰力做了支撑;旋腰转胯,又增加了拳头的惯性。最终拳头甩出,是三股力都起了作用,这就是“节节贯穿”。

如果自己身上的肌肉互相无法衔接配合好,那就没有找到整劲,没有整劲,那对于武术而言,就是根本没入门。

那么如何让身体的肌肉在发力时能互相协作不打架呢?各门各派的武术,通过经年的积累,总结出了一套套“标准的”发力姿势(有些姿势甚至是反日常习惯的)。而要让身体记住这种姿势,并且根据每个武者自己的身体条件微调到最合适的版本,则需要反复的练习、反复感受、反复调整、反复习惯。

最终练出来的,是被身体记住,不假思索就能使出的“肌肉记忆”。这个“标准肌肉记忆”,在武术里一般叫做“架”。

所以不要轻视套路、练法,在一门武术中的作用,这是铸造拳架子的必经之路。

刚学拳的年轻人经常会疑惑,为什么我这一拳偏要这样打,手举多高,脚摆在什么位置,都要规定?其实这并非古板,反而恰恰是武术的精髓。

有时候徒弟会自作聪明,说这拳按师父的教法,只能打胸口,我自己稍微调整一下就可以打头了。他们不知道的是——打头,自有为打头设计的一拳。

会发劲,仍不能算是掌握了“劲”。因为关于劲,还有两个课题——化劲与听劲。

听劲和化劲,大部分情况下是要放在一起讨论的,因为二者在实战中往往会一起运用。

化劲,就是把对方打过来的劲吸收、缓冲掉。具体的技巧可能是膀手,可能是黏手,也可能是其他技巧,各门各派都有自己的方法。

但要精准地化劲,除了化劲的功夫本身要练到位,还必须知道对方的“发劲”到底发的是什么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