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八章 垦荒潮(1 / 1)伸伸懒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农民们都是朴实的,他们没有那么多有的没的,你能在他们所擅长的领域展现出更高超的能力来,他们就肯服气,也乐意听你的话。

正是有了这些农政官员做好了前期的铺垫,朝廷要求陕北诸府州县统一种植小米的政令才得以非常顺利地施行了下去,百姓们并没有什么反抗情绪,甚至听这些小农政官们说,若是管理得当的话,说不定还能在一年之内抢种上第二季小米,一年能收两次呢!

对于农民来说,产量才是硬道理,能够多收获些粮食比什么都强,因而刚出了正月,天气刚刚转暖的时候,陕北八成以上的田地都已经播种上了小米。

而完成播种之后的陕北农民们也没有闲着,都纷纷出去垦荒,毕竟垦荒的事情是朝廷所鼓励的,开垦出来的荒地可都是归自己的,而且还可以减免赋税,这种便宜事儿可谓是千年难遇的。

其实明末的土地兼并情况已经十分严重了,大明的田地半数以上都被掌握在极少数的一部分大地主手里,百姓们反而很多人都没有了属于自己的田地,成了佃户或长工。

士绅地主们强取豪夺是一方面,也有百姓为了减轻赋役,而主动投献,把土地托在士绅地主们的名下,自己也甘心成了士绅地主们的家奴。

因而不是老百姓们不愿意做土地的主人,而是作为社会最底层的存在,他们没有能力做土地的主人,要么被人把土地夺去,要么则被逼无奈,主动把土地献给别人。

好在新税法的推行改变了这种现状,新税法中是按田地亩数进行征税的,而且亩数越多,征收比例就越高。

如此一来,士绅地主们为了避税,便不会再愿意接受百姓们的投献,甚至有些士绅地主会把百姓们投献的土地退回去,当然,也不排除有些黑心胆大的则宁肯隐匿瞒报田产,也要霸着百姓的田地,这也是不可避免的情况。

不过总体来说,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再次拿回了本属于自己的田地,成了土地的主人,而此次朝廷鼓励垦荒,也给了他们扩大自家田地面积,或者让那些失去田地的农民再次获得田地的机会。

当然,事情都是具有两面性的,就拿垦荒这事儿来说,因为这土地就摆在那,谁开垦了就归谁,陕北之地本就民风彪悍,所以为了抢地而发生的流血事件自是数不胜数,官府即没法管,也管不过来。

但即便存在诸多乱象,从整体来看,局面还是一片大好的,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陕北区域的耕地面积就翻了一番,当然,新开垦出来的这些田地的质量都很差,恐怕有相当一部分是还不适宜种植作物的,而剩下的一部分估计也难以保证产量。

百姓们为了多占田地都抢着垦荒,并且要在不耽误春播的情况下尽快把地开垦出来,所以只注重速度,这活儿自然就做得不细,不过这也不算什么大问题,毕竟此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今年头一年可能地还不熟,等日后好好经营一下,将来都会是良田的。

除了关注农业上的事情,朱天启也一直在密切关注着孙元化那边的情况,如今大明这个隐藏在山谷之中的军工基地已经颇具雏形,谷中的所有人员都已经搬进了新建好的窑洞宿舍里,同时也配套建设好了食堂、仓库等设施。

中间的大窑洞已经挖进去了近百仗深,同时也在山体内部尽可能地扩大其中的空间,这里面是准备建设铸炮厂,地方不能太小。

而对面的南边的那面山体,也已经仿照北边这面山体的样子开始动工挖窑了,这边是打算在里面建造火药厂的,主要是研发和制造火药、炮弹。

孙元化这段时间则在埋头苦读朱天启给他送来的这些书籍,虽然其中有很多东西他都看不懂,也想不明白,但是还是收益颇丰的。

比如说关于冶炼钢铁这件事上,明朝建造的冶铁高炉虽然在当世还算先进,但是与后世相比自然是落后的,所以尝试建设更加先进的高炉,便能达到更高的炉温,在冶炼钢铁上也就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其实孙元化在冶炼和铸造方面本就有着相当高的造诣,他十分擅长造西式火炮,而造炮就离不开冶炼和铸造这两门专业技术,尤其是西式火炮,对这两个方面的要求都是非常高的。

孙元化早在辽东的时候就已经通过从濠镜澳的弗朗机人那里买来的红夷大炮,仿制出来威力更大,射程更远的大明朝国产红夷大炮,射程最远可达五里,是进口红夷大炮的近三倍。

而且这还是孙元化在冶炼和铸造技术相对落后,客观条件受限的情况下,采用铜铁合铸的方法铸造而成的火炮,若是能够在冶炼和铸造技术上取得新的突破,那么他就有可能研制出威力远胜红夷大炮的新式火炮。

孙元化也正是看到了这种可能性,所以才每日废寝忘食地埋头苦读这些专业书籍,除此之外也经常与泰西工匠们一同探讨关于铸造火炮和制造火铳的专业知识,可以说这段时间他虽然没能铸造出一枪一炮,但是却让自己的学识和能力得到了质的飞跃和提升。

在基地的建设过程中,榆林卫也多次加派人手过来支援建设,建设的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山谷的进口和出口也都修筑上了城墙和城门,小峡谷的谷口也修上了一道内城门,内城门里是基地的核心,不是谁都可以随意进入的。

因此安全和保密的需要,即便榆林卫不止一次地派人过来支援建设,但是除了一些高级军官之外,普通官兵都是不知道这里到底是一处什么所在的,对于基地内部的情况更是一无所知。

绝大多数情况,运送物资的士兵们只被允许进入山谷的城门,却不允许进入内城门,而是要把物资卸载在内城门之外,卸完物资之后便要离开,不允许久留,即便情况特殊,需要留宿,也是要在内城门外所建设的营寨中居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