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曾经来过这边的士兵们虽然对这座神秘的基地十分好奇,但是却是没有人会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去探究和调查关于基地的秘密的,久在军营,他们深刻地懂得“知道的越多也就越危险”的道理。
而最初被派来作为孙元化一行人的向导和护卫军的张博裕及其手下士卒,则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基地的驻军,除了不准将基地内的情况对外言说之外,也不允许私自离开基地。
虽然至今都没有接到明确的指令,但是张博裕已经隐隐意识到了这一点,他自己可能已经成为了朝廷设立的这处秘密基地里的一份子,而自己的前途与命运也已经与这处秘密基地绑在了一起。
张博裕不是新兵蛋子,他能混到个千户,还是有两把刷子的,不论是当兵打仗还是为官处事,因而当他意识到了自己现今的处境之后,便很快地改变了自己的站位,榆林卫他一时半会儿是回不去了,榆林卫的总兵大人也再没有给他传过一道军令,而在这基地里,最大的官则是孙元化,他要在基地里混,那么就得好好儿地为这位孙大人办差。
张博裕不仅自己为孙元化办差十分尽心尽力,对于自己的手下人也是严格约束,让他们好好儿地在基地里办差,因而孙元化用起张博裕他们这些军士来,倒是十分顺手。
经过一个月加班加点地建设,山体内部的空间已经足够大了,至少足以容得下建造一个中小型的铸炮厂了,孙元化眼看着这铸炮厂就要竣工了,便马上向朱天启上疏,请求朱天启调拨物资,开始筹备铸炮事宜。
朱天启收到孙元化的奏疏之后倒是有些意外的,他没想到孙元化竟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把基地建设到了这种程度,本来以为他们光是挖窑洞都得挖上两个月呢,因而都没来得及去想过帮他们筹集和调拨铸炮所需的生产物资之事。
不过现在既然他们已经挖好了窑洞,也已经开始在窑洞内部建造铸炮生产车间了,朱天启自然不敢耽误,赶忙找来徐光启,命他火速安排人手,前去遵化采购铁矿及生熟铁锭,另派人前往山西布政使司采购燃煤,运往孙元化处。
不过说到铸炮,朱天启其实心里还是有些不放心的,因为他对孙元化的了解完全来源于史料,孙元化的学识和铸炮技术到底有没有史书记载的那般厉害,朱天启也是要打上一个问号的。
而且虽然自己之前给孙元化送去了不少专业书籍供他参考学习,可是毕竟孙元化是没有现代物理和化学的学科知识基础的,因而即便是自己看着很浅显的东西,到了他那里,他又能看懂多少,理解多少呢?
想到这里,朱天启索性拿出纸笔,给孙元化写了一封长达十几页的回信,并在信中详细且浅显通俗地讲解了冶炼和铸造方面的要点。
不过朱天启虽然是理科生,理论他都懂,但是具体实践起来效果如何,他也不知道,所以这封信只能算是给孙元化提供一些点拨和启发,肯定还是需要孙元化自己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学习,才能真正地取得成果。
采购铁矿和燃煤的事宜因为是朱天启十分重视的事情,故而下面办差的人也都不敢怠慢,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便已经送到了银川驿。
对于基地的位置,这些运送铁矿和燃煤的官差是不知道的,他们得到的指令就是先把物资运往陕西布政使司下辖延安府的银川驿,然后等候当地卫所派人前来接应。
因为朝廷的信件是比物资提前送达的,因而基地的驻军早已经先一步到达了银川驿等候,双方交接物资之后,负责运送物资的官差便可回京了,而后这些物资便由基地的驻军运回基地。
不过这些驻军也只是基地外围的驻军,他们甚至没有进入内城门的权限,虽然他们作为基地的常驻军,也能隐隐猜测到基地的内城门之内是在做些什么事情,但是却是无权进入内部的。
这些驻军平日里主要的任务就是护卫基地外城门及周边区域的巡逻警戒,以及物资的接管与运输。
这些铁矿和燃煤被外围驻军从银川驿运回基地之后,便先存放在基地内城门外的大仓库里,基地的外城可是一片纵横数里、地势开阔平坦的谷地,面积比起处于小峡谷中的内城要大上数倍。
不过这里目前只建有驻守军士们的营房,然后就是在中心区域依山建造的一座大仓库,一半是木头搭建,一半是窑洞,而且随着存储物资越来越多,这个大仓库也一直在往深处挖窑扩建。
物资入库之后,便有人把消息报到内城门守卫处,随后内城里的士兵们再从里面出来,去仓库把物资运入内城。
这一次,是张博裕亲自带人来运物资的,张博裕也是得到了孙元化的指示,担心手下人办不好差事,耽误了孙元化的大事,这才亲自过来跑一趟。
进了外城大仓库之后,张博裕先是对照清单把新入库的铁矿和燃煤清点了一下,随后才对手下人吩咐道:“都听好了,咱们第一趟,先搬铁矿石,注意,是只搬石头,不要搬铁锭,装好十车之后拉回内城去!”
手下人听了这话都有些纳闷,望着张博裕谁也没动,就怕自己是听错了,搬错了东西。
张博裕见状不禁怒喝一声:“都杵在这里发什么楞呢,赶紧搬啊,老子让你们搬石头你们听不懂吗?”
这一次大家可是听得清楚,千户大人确实是让他们搬石头的,当即也不再犹豫,纷纷上前来搬铁矿石去装车。
别看张博裕骂起手下人来这般痛快,其实心里也在纳闷,想不明白为什么这孙大人既然这么着急铸炮,为何还不用现成的铁锭,偏偏嘱咐他一定要运过铁矿石回去,这铁矿石拿回去还得先炼成铁锭,岂不是要多费上不少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