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四章 朕要说个非常严重的问题!(2 / 2)破贼校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整饬官纪、监察百官的事全被内阁张相领衔的考成指导委员会做了,赵中丞带着都察院只知道在屁股当个裱糊匠。

传这话的人,真是个捉狭鬼!

还有传言说,皇上嫌赵公手段过于灵活,为人过于圆滑,不适合做御史中丞,准备换将

赵贞吉的口音带着浓浓的蜀音,声音又干瘪嘶哑,不少字词大家听得都不是很清楚。

不过也无所谓了,他的报告没人爱听。

尤其是他念的那些被问罪严惩的官员名字,很多都是在座认识的熟人,或同乡旧友,或同科好友,或同僚故吏。

大家的神情很肃穆,非常严肃,仿佛赵贞吉念的不是国纪报告,而是某某的悼词。

终于等赵贞吉念完,大家用震聋欲耳的沉默表示,我们没有任何意见,也没有任何建议。

接下来的议题是王崇古做经济工作报告。

由于张居正的国政报告很大一部分内容就是过去四年的经济工作总结,所以王崇古的报告里陈述相对简单,更多的是讲未来三年经济工作的计划。

“北方的经济工作主要为建设五个中心。

建设滦州为核心的重工业中心,秦皇岛是它配套交通转运中心;以太原为核心的煤炭工业中心;以沈阳为核心的羊毛纺织工业中心;以天津为核心的轻工业中心;以及以辽阳为核心,兼顾鞍山、威宁(本溪)的新煤铁和重工业中心.

中部地区的经济工作以上海为龙头,长江为纽带,建立长江工农业合作带。上海继续建设成为纺织为重心的轻工业中心,以及通江达海的商贸转运中心。

安徽、江西、两湖以及四川,顺长江向上海提供棉花、矿石、烟草、茶叶、丝茧等农副产品和矿山资源,在这上海的工厂进行工业化再加工,生产出高附加值的工业产品,沿长江回销上述省份,并通过江海水运,广销其它省份和海外.

南方地区,农业大力发展经济作物种植业,在福建、琉求岛、广东、琼州岛、静海、日南等省郡,广泛种植甘蔗,发展制糖业。

在广东、琼州岛、静海、日南、三宝郡、炎州等地,广泛种植橡胶树,发展橡胶业。”

王崇古抬起头,解释了几句,“橡胶树是青龙水师和东征军,从葡萄牙在新大陆控制地区(巴西)获得的树苗,移种到三宝郡、炎州、吕宋和苏禄岛,成活率非常高,现在继续广泛种植。

橡胶树有大用处,钦天监用收集的天然橡胶汁制成了手套、胶管,可以用于医疗。然后又用秘法制成了熟橡胶,用来做车轮、机器密封,效果非常好.

钦天监给内阁提交了一份报告,建议大力发展橡胶产业,认为它可以帮助大明工业革命再进一步.

南部地区经济工作,还以矿产资源为基础。

利用静海省鸿基地区的煤,琼州岛发现的铁矿,吕宋岛发现的铜矿,以及炎州南岛发现的锡锑矿,准备在广东新会地区建立一个南方的冶炼中心”

王崇古的报告讲完,大家议论的非常火热。

众人七嘴八舌,话锋尖锐,场面火爆,其实说到底,都是给自己的任职治政所在地,或者所在派系的势力范围,争取更多的项目。

大家已经看得很清楚,争取到好的大项目,政绩能一飞冲天。

在万历朝,有政绩才有青云之路。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坐在那里沉默不语,但谁也不敢忽略的海瑞。

沪州从江苏分出去成立直隶州,南京又单独是应天府,朝野上下以为江苏瘸了一条半腿,只剩下淮盐,以后的路不好走,江苏巡抚海瑞未来几年的政绩可能会很难看。

可万万没有想到,刚正不阿的海瑞鬼精得很,一眼就看出关窍所在,在别人没有反应过来之前,想方设法拉项目。

几年下来,扬州建立了江北棉花种植基地,成为上海诸多棉纺厂最大的棉花供应地,还成为南方数一数二的轻工业中心。

苏州不仅继续是大明最大的丝绸纺织中心,还在海瑞扶植下成为全国有数的艺术文化中心。

每年有上百万人从大江南北涌入苏州,只为了看戏追角以及参加文会,给苏州带来了数百万圆的消费。

苏州还成为仅次于京师的第二大印刷中心,出口海外的汉字书籍,超出了京师和其它地方.

真正做到了海瑞当初所说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现在人家不仅是大明第一清官,也是万历朝屈指可数的治政能臣。

必须要向他学习,想方设法要项目。

一番激烈争论,吵得面红耳赤,最后还是张居正出来打圆场。

“诸位,今日只是讨论未来三年经济工作的方向和大略,具体的项目,请等到内阁开会确定时,我们再详细讨论。

请不要耽误时间,后面还有好几个议题。”

大家又看到了朱翊钧沉寂如水的神情,纷纷闭嘴。

接下来戚继光的陆海军建设报告,枯燥无味,也类似于通报性质。念完后大家也没有什么意见。

王国光的财政报告念完后,众臣又激烈讨论了半个多小时,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要钱!

不过这次大家心里有数,也学聪明了,看到自己的态度都亮出来,时间也差不多了,纷纷主动闭嘴。

众臣不说话,朱翊钧开口了。

“刚才张师傅念完了国政报告,王左丞念完了经济工作报告,王右丞念完了财政报告,这三项都事关万历新政。

既然都事关新政,那朕要强调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事关新政改革生死攸关的大问题。”

这番话讲的非常重,会议室里马上变得无比寂静,大家屏住呼吸,看着朱翊钧,等待着下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