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四章 朕要说个非常严重的问题!(1 / 2)破贼校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翻翻帐,大家记得先是安南国被封锁得实力大损,无力抵抗,很快被收复。

接着是朝鲜国被封锁得经济崩溃,最后酿成了席卷全境的民变,使得它瓜熟蒂落,归了大明。

东倭现在还被封锁,据说那里已经大踏步地退化,几乎跟商周一般原始落后。

也好,儒家尊崇二帝三王的三世之治,动不动就要复古。

现在皇上把东倭变成了商周时代,再送了许多冥顽不化的儒生过去,让他们亲身实践,看看如何行三世之治。

现在东吁莽氏也享受上这一套,就看他能坚持多久。

谭纶继续说道:“我们继续给暹罗、南掌支持,我们出兵甲,他们出人马,从东边对东吁国不断地发动进攻,不停地放莽应龙的血

在东线,也就是艮巽两洲,我们要采取积极举措。玄武、朱雀、白虎三舰队以及四大巡海舰队,战舰分批抽调到艮巽洲,加入到青龙舰队,轮值作战.

到目前,大明驻艮洲东征军,已经控制了艮洲西部沿海地区大约二十万平方公里区域。

降服了当地土著波莫族、托洛瓦族、米沃克族、迈杜族、卡托族、温通族、卡维拉族、切梅韦维族、楚马什族、卡罗克族、莫哈韦族、约库特族、派尤特族和莫多克族,计有十四族。

大明在艮洲的临时行政机构,东征总督府给每一族划分好各自区域,每族修建一座城,分别为莫阳城、洛山城、沃土城、杜关城、拓东城、温阳城、维山城、梅阳城、楚马城、罗江城、定威城、约河城、尤江城、克戎城。

一城设一县,任命知县,成立县政事府,暂归夏州宣政使司管辖同时设立千户所,大明移民实行军屯制,分别归夏州指挥使司管辖

从今年开始,我东征军组织夏商遗民部队,以及移民武装部队,组成先遣支队,从陆路对东南方向开拓,与商州地区夏商遗民取得联系,救他们于水火。

同时也向西班牙的新西班牙总督区发动进攻,主要目标是西班牙人在那里的三个大银矿

南边的巽洲,我们接管了西班牙人留下的波托维耶霍和胡安科塔银矿,也解放了那里被西班牙人残酷欺压的印加人,他们也是夏商遗民,同属我们的同祖同宗兄弟

由于人手问题,我们暂时只能用西班牙人战俘,以及卖祖求荣的印加叛徒为矿工,勉强维持着,产量无法恢复到西班牙人鼎盛时期

太平洋南部地区,在去年十月,海军测绘船队费时两年七个月,终于绘制完方州岛(澳洲)的地图。”

谭纶话还没落音,祁言带着两位内侍把一张大地图挂在侧面的墙面上,大家都能看到。

指着这幅地图,谭纶说道:“可以看得出来,方州应该是一个大岛,周长有三万五千公里以上,面积初步估算在七百万平方公里以上。”

众人忍不住轻声议论起来。

七百万平方公里,差不多一个西域(包括天山、金山、河中和钦察草原)那么大。想不到这世上还有这么大的一个岛。

“沿着海岸线进行了多次初步勘探,发现岛上非常荒凉,多戈壁,许多地方寸草难生。有许多奇怪的动物,土著人只见到寥寥十几位,暂时没有对他们展开捕捉。

在岛的东南角,测绘队发现一个小岛。当然了相对方州岛是小岛,实际上岛的面积预估有五万平方公里以上,比琼州岛要大。

在那里,测绘队遇到几只有鸭嘴巴的怪兽,在水泊里游动,于是就取名凫渚岛

测绘船队回国后,把测绘资料提交给戎政府测绘总局。臣等也第一时间呈报御览。皇上亲自接见了测绘队骨干,听取了他们汇报。”

朱翊钧插了几句,“朕在他们绘制的地图上,看到此岛外形去像一个方鼎,就给它取名为鼎洲。

这么大一个岛,七百万平方公里,怎么能叫岛?你这是叫其它岛无地自容啊!”

众臣呵呵地都笑了起来。

“朕钦定它为一块大陆,与艮、巽、坤洲并行。北边分为方州,南边为彝州.”

谭纶继续说“此诏令下达给测绘总局和地理学会,以后以此圣意为准,后续在鼎洲周围发现的岛屿,一并划归鼎洲范围。

未来三年,我们对鼎洲的策略是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合适地点,修建港口要塞,以为继续向内陆勘探的前哨据点.

未来三五年,测绘总局、海军以及钦天监地理学会,携手重点勘探神州到艮巽洲中间这片海域,也就是中太平洋地区。

具体一点就是吕宋、苏禄岛以东,元绪岛、鼎洲以北,艮、巽洲以西这片海域。准备分成十支测绘勘探队,以纬度分区,自西向东,并行勘探”

谭纶巴拉巴拉通报完了未来三年大明的军事计划,放下手里的文稿,“现在奥斯曼、波斯和葡萄牙三国的使节已经抵达京师,等待与我大明进行和谈。

戎政府的意思是这三国可以和谈,发展成大明的合作伙伴。

初步构想是奥斯曼北攻莫斯科公国、东抑西班牙在地中海势力;波斯西牵制奥斯曼,东压制阿富汗;与葡萄牙联手,对西班牙的腹背发动进攻。”

王一鹗问了一句:“谭公,只是合作伙伴,不是盟友?”

“是的。对于盟友,大明需要承担责任。合作伙伴是利则合,不利则分。”

王一鹗点了点头,“明白了,这三国的实力,目前还没有资格成为大明的盟友。”

谭纶做完国防报告后,众资政没有任何意见。

接下来赵贞吉做了国纪报告。

两三年过去,这位大明御史中丞老了许多,脸型枯瘦,以前还只是花白的头发,现在几乎全白了。

众臣看在眼里,唉,御史中丞不好当。

监察官纪、纠劾百官,干的全是得罪人的活。

这几年皇上屡兴大案,受牵连、被不同程度惩处的官吏多达上万。赵中丞既要公正地惩处罪官,又要安抚住朝堂地方的惊弓之鸟们,让他们继续恪守职责、安安心心建设新大明。

殚精竭力,耗费了无数的心血和精力,却名声不显,政绩不扬。

有传言流播朝野,说皇上对赵中丞这几年的任职并不满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