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51章 南寻王庭(求月票)(1 / 2)幽燕倦客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兴州,城北,西夏王宫。

这座王宫并非十分宏阔,然而建造却极奢华,金碧辉映,雕栏玉砌,富丽堂皇。

原本王宫里面存有无数金银珠宝,各色不菲器物,都是西夏立国前后,百余年的积攒珍藏。

但如今却是空空如也,金银宝物都已不在,只剩下日常生活用度的一些东西,不过这些东西皆是值钱材料打造,看起来赏心悦目。

赵煦返回东京时,将西夏的国库还有王宫中所藏搬走,以弥补这次大宋的战损。

此番大战,把大宋五路伐夏后的积攒险些打光,若是没有西夏这些国库宫中财物补充,那么哪怕拿下河曲之地,朝上也要穷困潦倒一段漫长日子了。

这般大的灭国之战若全无半点收获,那么无论胜负,都会直接将一个国家拖至贫穷地步。

但真若丝毫预判的利益都没有,除非昏了头,或者深仇大恨涉及存亡,不打不行,一国帝王方会下令开启这种规模的战争。

对西夏的灭国之战,正因为早有了判断可以弥补军损消耗,所以满朝大臣才没有反对,若真是打极为贫瘠,无有钱财收益的地方,那么朝臣也不会赞成开启战端。

此刻王宫最前方的一排殿宇已经改为大宋西北宣抚司,军兵昂首挺胸,盔甲闪光,红缨在手。

赵倜就住在王宫之中,这倒没有什么,西夏在大宋眼内也不过是外王,而且大宋在元昊的时候就给对方去帝号,封的国主。

赵倜本身是一品亲王,赵煦既然敢叫他总督西北诸事,总领军政之权,那放着现成的西夏王宫不住,反而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了。

王行王事,并非逾矩,大臣们也道不出什么子午卯酉,赵煦若是怀疑他,会有方方面面的理由,只谨慎所居所住是没有任何用处的。

赵倜用了半月时间整合西夏政务,西夏的官员路份极杂,党项人、契丹人、汉人、回鹘人,甚至还有西边的大食人。

几乎所有官员都行降事,哪怕党项的嵬名皇室也不例外。

没有什么忠贞不屈,宁死不降,愿以心昭日月,愿以身殉国,不过这也符合西夏的一贯作风,不论当初的李继迁,还是后来建国的李元昊,都是说降就降,对此向来无半点面红耳赤。

人还是要用的,尤其一些掌管民生的大臣,赵煦虽然留下一些从朝中带来的官员,但却远远不够。

这些官员自是能力出众,可一来人数不足,二来对西夏原本的情形政事不够了解,需要有一段时间的磨合,才能熟练对待各种事务。

赵倜捡一些降官中口碑还算清廉的提拔任命,对一些虽然投降了,但审查后发现是奸佞之辈,歹诈贪墨之徒的就直接杀了,然后抄家将财产都搬进宣抚司中。

本来这样不太符合纳降的章程,毕竟算是前国之事,不好此刻降了还问罪过,但谁叫赵煦把钱拿得一点不剩呢,总得想办法取得些周转度日。

而且所杀都是有民怨的,张了榜单告示,兴州城内百姓无不拍手称快。

至于提拔所用的降官是何族类,却没有过于区别对待,而事实上累年为西夏卖命做事的汉人,未必此刻就比党项人契丹人可靠。

大小梁太后都是汉人,但下令边境开战,抢夺烧杀却眼睛都不眨一下,宋军西军中部分帅将就是党项人和吐蕃人,但忠心程度却都不二。

这样将所有官员司职之事处置完毕,又详细书写,奏折送往东京之后,赵倜终于松下口气来。

不过兴州城以及各地的军管并未完全取消,这个还要持续一阵子,毕竟国度更替,改旗易帜,要有一段维护沉淀的时间。

这天下午处理完政务,他在王宫之中信步走动,看阿朱和兰剑正拿着花锄在花园中种花。

两人望他过来,放下锄头擦拭汗水,上前见礼。

阿朱道:“殿下,奴婢从东京带过来不少花种,和兰儿妹妹种上一些,这边阳光充足,估计不久便会长成开放。”

赵倜点了点头,忽然想起一事,道:“你二人收拾下,我带你们出去一个地方。”

阿朱道:“殿下要带我们去哪里?”

赵倜道:“上回说了你妹妹阿紫的事情,就在不远处的水月庵居住,过去瞧瞧眼下如何了。”

阿朱喜道:“殿下真带奴婢去找妹妹?殿下放心,妹妹虽然顽劣,但奴婢定然会好生管教于她,教她为人做事。”

赵倜笑着摇了摇头:“可还记得我上次所说,轻易是教不得改不了的,就算是丟去大理你那父亲身边,只怕也难纠正。”

阿朱闻言欢喜之中不由有些黯然,明眸眨眨:“却是叫殿下劳心了。”

赵倜摇了摇头道:“若非因你缘故,虽不至于一掌拍死,总也任其自生自灭罢了。”

阿朱道:“妹妹自小被……被母亲抛弃,入了邪魔外道,并非她心中所愿,这么些年下来耳濡目染,自然学的都是魔道恶行手段,但奴婢以为还是能够挽救的。”

赵倜想了想:“寻常方法想改变是不易了,到时瞧瞧再说吧,你二人收拾收拾便随我去。”

阿朱应了一声,拉着兰剑跑去换衣服,片刻整齐,赵倜叫上童贯白战几个,又点一哨军兵,出王宫而去。

李秋水所在的水月庵位于王宫西面方向,距离不是很远,被一片林子环绕。

此刻他也不知李秋水还在不在庵中,毕竟西夏已经灭国,按理来说她这个太皇太后不好再留下,但是跟着李乾顺逃离的可能性又非很大。

这时军兵前方开道,没太长时间,来至那林子外围。

兴州城内佛寺庵堂十分多,赵煦进入兴州后下令不许骚扰破坏,所以这些地方几乎都保持完好,里面僧尼也未被捉拿问询。

但赵煦却将巫教一锅给端了,原本巫教所在地方的全都铲平,里面东西也都毁掉的毁掉,拉走的拉走。

进去林子,就看深处影影绰绰有一片宅院建筑,行至近前看到大门上挂着一方匾额,写着水月庵三个字。

白战上前敲门,片刻之后出来一名尼姑,看到外面不少戴盔穿甲的军兵,顿时面色惊惶,小声道:“你们,你们找谁?”

白战道:“找在此修行的李居士。”

尼姑结结巴巴道:“我们这里没有什么李居士,都是削发遁入空门之人,无外方挂脚栖身的居士。”

赵倜负手上前道:“李秋水在吗?前国西夏的太皇太后,不是也削发为尼了吧?”

尼姑闻言顿时大惊:“你们,你们……”

赵倜道:“你莫惊惶,去年我便来过一次见她,当时在那云影水月的院落当中,她可在此?带我去瞧。”

尼姑嗫嚅道:“你,你是要找水月师太,此刻早没了什么太皇太后,只有水月师太……”

“那便是她,带路吧。”赵倜点了点头,没想到李秋水还真彻底遁入空门,连头发都剃了。

白战道:“小师傅还不带路,我们硬闯进去也非寻找不到,你听命才是。”

小尼姑只好点头,低首转身,往庵内行去,众人于后面跟随。

过了几重大殿,又经两行禅舍,来到庵后一个位置,只见一个极精致的月亮门出现,上方篆刻了云影水月四个字。

然后从圆门进入,到一个横堂前方,檐下挂着两排素灯,堂门开放着,正是赵倜上回见李秋水之处。

一行人走过去,往里观瞧,只看堂中正面供奉了一尊菩萨雕像,宝相庄严,隐含慈悲,一个戴着尼帽,穿白色比丘法衣的身影,正背门于菩萨像前,手臂形状似乎合什,低低的诵经声传出。

赵倜打量身影,虽然宽大衣服掩盖身姿,但还是一眼认出正是李秋水。

经文诵的依旧是妙法莲华经,声音低沉却悦耳,无喜无悲,似是置身尘俗之外,任何都不能影响心境。

赵倜淡淡地道:“李秋水,本座来了。”

前面身影诵经声音陡然一停,李秋水道:“赵施主,没想施主再次驾临此处,看来施主乃为宋国的宗室了。”

她说着缓缓站起,转过身形,素面朝天,脸上旧疤清晰可见,神情间一片清淡,微泛柔和光芒。

赵倜目光在她身上扫了扫,道:“此不重要,既然你已遁入空门,大宋对佛门中人无意为难,你自修你的,只要不掺合外方是非,没人会寻你滋问旧事,我来此处是有另外一件事情。”

李秋手低低宣了一声佛号:“赵施主还请坐下说话,使用茶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