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倜点点头,在旁边靠堂壁处坐定,两名小尼姑端上茶来,他喝了一口。
李秋水开口道:“赵施主既然不是来问夏国旧事,又何缘故大驾光临?”
赵倜看了旁边阿朱一眼,道:“阿紫哪里去了,叫她出来见我?”
李秋水闻言微微诧异:“赵施主竟然是来找阿紫的?”
赵倜颔首:“人在何处?”
李秋水摇了摇头:“施主却是来晚了一步,阿紫之前偷偷离开了水月庵,连我都没有告诉。”
“啊?”阿朱在旁闻言不由低声呼道,望向赵倜。
“偷偷走了?”赵倜摸了摸下巴。
“正是如此,宋军困城的时候我便看她有些惊惶,恐是担心我的身份会牵连众人,后来李乾顺弃城逃走,宋军入兴州,盘查几日放松内外出行,她便不见了,想是离开了城内。”
“公,公子,会不会出什么意外吧?”阿朱喃喃道,脸上尽是担忧之情。
赵倜摇头,阿紫能出什么意外,她去了哪里,旁人会出些意外才有可能。
“依你判断,她会往什么地方去?”赵倜瞅着李秋水道。
“这个……”李秋水面露思索:“赵施主之前曾在她身上下过功法吧?她一直担心施主不会回来解开,之前看发作日期将近曾念叨着要往大理,说施主讲了若不过来兴州便叫她去那边解决此事,有可能去大理那边了。”
赵倜皱了皱眉,道:“还有一段日期才到那功法发作时候,她这么着急跑出去干什么?”
“这个……”李秋水道:“虽然她性格活泼,但未尝不是担心害怕,又值大军困城,兵荒马乱,好不容易开放了城池,就慌了逃走也有可能。”
赵倜点了点头:“可也该再等等,这有点太过于怕死了吧,走了具体多久?”
李秋水道:“开放城门出入第二天便从庵中消失不见,未与我说也未留信,十有八九是此种可能。”
赵倜点头:“既然如此本座知道了,便不久留,李居士在此好好修行吧。”
他说着站起身来往外走去,随行人等一起跟上。
出了水月庵,阿朱道:“殿下,妹妹真会去大理吗?”
赵倜想了想:“倒有可能,只是此刻距离功法发作还有些时间,我估计她还是担心会被李秋水牵连,所以提前跑掉了。”
阿朱道:“那妹妹现在……”
赵倜道:“该是往大理那边途中,但未必便到,她的性子稀奇古怪,谁知会不会在哪里耽搁耍玩。”
阿朱思索小声道:“殿下,我,我想出去寻找妹妹。”
赵倜摇头:“王宫中还要你管理事情,何况你即便去了可就能找得她回来?遇不见还好,遇见了说不定再被她骗了。”
阿朱闻言莞尔道:“殿下,我哪里会被妹妹骗到呢。”
赵倜瞅了她几息,笑道:“这却也是,阿朱精灵得很,未必叫那个顽劣不堪的妹妹骗得,不过还是暂不去了,我要追查李乾顺的消息,会离开兴州,顺便看看能不能找到她,你还是留下主持内里的事务罢。”
阿朱明眸流盼,道:“殿下,奴婢遵命。”
随后众人回了王宫,又过几日,赵倜观看南下追索李乾顺的信报,还有杨戬那边传来的消息,确实发现些李乾顺痕迹,但已经过了西海,一路往南去了。
他思索了一阵,下令章楶从黑山威福军司来兴州,让吕惠卿接替对方打理那边军务。
待章楶到来,将原本赵煦留下的文武官员叫在一处,然后商议了两天,各地军司分别下了几道命令,各方事情安置妥当,便准备带人南去找李乾顺。
其实这事并非一定他亲力亲为,不过他一是打算借此时机往大理寻木婉清踪迹,二是阿紫既然不见了,看顺路能不能遇到将她捉住。
阿紫如果去大理,必然不会从大宋绕行再朝西南折返,肯定是要从兴州直下走吐蕃,接着从大理的建昌府进入。
几日之后准备妥当,赵倜只带童贯与朱初一两个,又点三千精兵,余者白战周侗等人则留在兴州护佑王宫和监察城内安全。
随后出城朝西南方向走卓罗和南军司,经盖朱城,向陇右而去。
到了陇右他在青唐城住下,这时杨戬镇守此处,赵煦未并召他回去。
赵倜询问杨戬追查李乾顺经过,杨戬详细述说一遍后道:“殿下,属下觉得李乾顺该逃去吐蕃诸部深处,不太好寻找了。”
赵倜点头沉思,杨戬又道:“那边几个邦国与我大宋不睦,若带军过去必然会冲突开战,若不带兵人少又是难以查询。”
赵倜道:“不过还是要过去看一下,也好对陛下和朝堂有个完整交待,其后是下国书索要,还是举兵事,就看陛下的意图了。”
杨戬称是,又道:“殿下,不如属下陪殿下前往如何?”
赵倜笑着摇头:“你还是安心守陇右,这边地广人稀,诸族混杂,之前将官大多都撤回熙河,可不比兴州那边,那边我能放心走脱,你这里不行。”
杨戬道:“那属下就守卫不动,可殿下要如何前往?”
赵倜道:“加派兵马,再扫至吐蕃诸部边境一次,找不到李乾顺的话,换蕃兵五百,易了军服,与我先去吐蕃王庭瞧看,之后事情便随机应变了。”
杨戬道:“殿下,吐蕃王庭还好,可与我大宋有国书往来,纳贡献表,其他诸部……”
赵倜笑道:“此事无妨,本王心中有数,你这边莫走漏消息就好。”
杨戬道:“那属下便行安排。”
两日之后,陇右边城各处派出兵马往前推进,赵倜率三千兵直接南去。
十几天后其它地方皆传来消息,依旧不见李乾顺,赵倜将军中五百蕃兵留下,其余都打发回青唐,接着继续南行。
这时已经过了大非山脉,此处是唐时薛仁贵与吐蕃鏖战的地方,前方便是昆仑山脉,实际上昆仑并无被哪国哪方势力所控,只算一个南北交界之处。
昆仑山脉绵延五六千里之远,宽度三百里到七百多里不等,比东京开封府到广南东路的广州距离还长,甚至比东京向南走到海边跨海到琼州都要远。
这山脉极为复杂,虽有平坦通向的地方但不多,山势起伏,高的几乎入云,低的也白雪覆盖,山上鲜有人居住,野兽之类却是不少。
此时来到一条稍微平坦的高原通路前,却是距离上次赵倜等人往那层洞的地方有数百里之遥。
赵倜登去一座山顶四处观看,只见莽莽苍苍根本没有尽头,高低不平,白峰墨山,各处都有不同。
他心念转了转,想起那次在层洞内见到的千年冻尸,墙壁上冰蚕宫神剑宫等等宫门字样,还有白衣剑客与那奇怪僧人,以及赵煦后来信中所说昆仑上古门派事情,不由陷入沉思。
这般幅员辽阔,宏大无俦的地方,五六千里之长远,数百里之宽,比大宋最北端到最南端都长,几个十几个上古宗门藏身其中,仿佛沧海一粟,若无人带路,再地势险恶复杂,根本难以找到,就算想发兵彻底解决大宋与其的仇怨也是不可能。
他又想到太祖三十三势拳法,就不知道这拳法对那些上古宗门到底有何重要,这么多年都不忘却,还过往东京寻仇,这些人知不知其实这拳的第三十三势已然失传多年了。
在峰上立了足半晌,赵倜才走下来,花费两三天时间带着众人穿过昆仑。
其实他与童贯三个施展轻功不过一天就能过去,毕竟昆仑最宽处虽然有七百多里,但窄处三百多里,这种通道山口都是较窄的地方,但蕃兵却没有那么快的脚程。
过了昆仑山后,这边散落了许多吐蕃零碎部落,都是些小部,没有什么势力,名义上归王庭管理,实际之上王庭的命令根本无法到达此处。
赵倜率人缓缓向南,将五百蕃兵洒出去各方部落打探,一路下来并没有李乾顺的消息,渐渐的数日后已经接近了吐蕃王庭。
吐蕃的正统王庭就是逻娑城,这里有红山宫,当年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而兴建的大赞普宫,不过现今已经荒废掉了。
这一日,众人远远地望到了逻娑城,只见这座城于山原之上雄起,立在红山之下,古老城墙环绕,斑驳陆离,历经风雨,韵味悠长。
赵倜不由笑了笑,道:“走吧,去这座吐蕃古城之中看看,说不定会有些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