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学派!
“老师,这么说,您也很认可许?”
德利涅试探地冲着还盯着电脑屏幕里那视频内容发呆的格罗腾迪克问道,他这是明知故问。
“不然你让我认可你?”
格罗腾迪克斜了德利涅一眼,眼神中的不屑不言而喻。
“老师,我觉得你有时候说话也不用这么直白。”
德利涅苦笑的揉了揉自己的脸。
别人大多数是因为这辈子摊上了一个倒霉学生,所以难受的要死,可他偏不是,他是因为摊上了这小老头。
格罗滕迪克实在是让人太不省心了。
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德利涅又一直把他奉为头号恩师。
这些年格罗腾迪克在外面得罪的人都是德利涅和其他师兄弟们帮忙到处缓和关系的。
这糟老头子一直认为只有能够理解他学术理念和思想的人才有资格让他和颜悦色的对待,而这种资格的门槛已经高到了世人难以跨越的程度,没看到德利涅这样的学术大牛在糟老头子面前也要被肆意的嘲讽么?
“说话简单直接一点,能够节省很多的时间,提高效率。”
格罗滕迪克撇了撇嘴。
“我最讨厌的就是你们这种明明不喜欢对方,还要装着一张虚伪的笑脸去迎合的态度了。”
“说吧,你们来这里到底想让我干嘛?总不能只是让我看这个视频吧。”
不过,老爷子还是松了口。
他倒也不是真的不懂人情世故,只是他不屑去做那些罢了。
在他看来跟一帮蠢货虚与委蛇,那就是在浪费时间浪费生命。
“是这样的.”
德利涅见老爷子松了口,打蛇上杆,大致地说了自己的想法。
格罗滕迪克听完了德利涅的话,突然有些鄙夷的看了他一眼,很是无语地吐槽道。
“你们几个现在都混得这么差了吗?怎么这种事情还要我一个退隐的人出来站台呢?再说了,我现在就是个没用的老东西,人家可不一定认得我。”
“嘿?老师,你刚刚可不是这么说的。”
“我之前和华夏人聊过,学了一句话,叫什么来着,莱茵河的波浪一波拍一波,前面那一波会被后面那一波拍在莱茵河岸。”
格罗滕迪克虽然嘴上是这么说,可东想西想,琢磨了一下,回头看了看自己这一座山中小别墅,有些留念。
“行吧,那我就试试吧。”
四个年轻的小老头对视一眼,脸上满是喜色。
这下总算是把老师这固执的小老头说动了,如果这件事成功的话,那老师的那些著作就能够继续在人间流传。
这其实也是他们自己的私心。
在某种程度上,格罗腾迪克也算是他们这些世界顶尖数学家的源头,老爷子在过世之前能够保持越高的影响力,他们也同样能够在这粗壮的大树下获得更多的养料,向外伸展。
虽然他们一个个的都是已经能够在数学研究史上留下自己名字的顶尖学者。
但这远远不够他们所追求的,还有更加庞大的东西。
学派。
一个能够横决时间经受住时间考验的新学派。
还是那句话,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在数学界也好,还是物理界也罢,这个理论依然可以饮用。
提起学派的时候,或许更多人会想到的是近代物理学界和数学界两大世纪之争斗。
物理界,爱因斯坦和哥本哈根学派的战斗。
数学界,罗素与哥廷根学派的战斗。
前者的普及度似乎更高,但对于在场的人来说,后者的故事要更加耳熟能详。
哥廷根学派的起源,是在将近300年前,也就是1734年,换算成华夏的时间线,应该是在雍正十二年。
英国国王乔治二世决定在哥廷根创办一所能够弘扬欧洲启蒙时代学术自由理念的大学。
这所传奇性的大学,也确实如同他的创始人乔治二世,也是戈廷根大学的第一任校长所认的那样,成为了引领整个欧洲科学发展的创新源流。
在这里孕育了无数影响整个人类发展史的数学家,物理学家。
前后有46名诺贝尔奖得主在此读书或教学。
而哥廷根数学学派的辉煌,则起源于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高斯。
从数学天才高斯的横空出世之后,黎曼、狄利克雷、雅克比和克莱因等数学巨星相继涌现,一直到大卫·希尔伯特的出现,哥廷根学派正式进入了全盛时期。
而在物理学领域,哥廷根大学也是量子物理学的源头之一,可以称之为物理圣地也不为过。
包括普朗克、赫兹、海德堡、费米、泡利和奥本海默等顶级物理巨匠,也都在此发展。
可以说,哥廷根学派完全影响了整个近现代科学的发展。
你跑到任何一个学校的图书馆里,在理工科分区的书架上抽一本教材出来。
无论是什么学科,什么领域,什么方向,在这本教材里肯定有源自哥廷根学派的公式或者理论。
一直到二战,哥廷根学派才在世界动乱的影响下四分五裂,化作了废墟。
而这些哥廷根学派的优秀学者们大多都逃亡到了美国去,在美国短暂的发展进程中,这些学者或多或少都产生了重要的成果和贡献。
哪怕现在许青山在外面搅和得沸沸扬扬的,解决了黎曼猜想。
但其备受追捧的本质原因,也和哥廷根学派的余荫密切相关。
打造一个世界级的历史级的学派,需要上百年时间的不断耕耘,而摧毁掉其寄存的肉身只需要战争中的几个命令。
但其拥有的灵魂却会被继续承载。
不过,在哥廷根学派的末期和被瓦解后的百余年时间里。
学界还是冒出了一些初具影响力的新学派,其中包括继承了部分哥廷根遗产的普林斯顿学派、游离在世界主流边缘但和哥廷根一样拥有历史的莫斯科学派、昙一现的波兰学派、在法国的拥有新潮主义的布尔巴基学派等等。
可要像哥廷根学派一样拥有横压同代、承前启后气势的,却再也没有出现过。
他们在座的几人算不上哥廷根学派的人。
但格罗滕迪克在最巅峰时候的成就,被世人视为了能和戈廷根学派领头人希尔伯特,以及罗素、布劳威尔相提并论的领袖。
也就是说他们曾经拥有开创出新数学学派的希望。
事实上,格罗腾迪克也确实在一段时间里,被奉为了新数学学派的领袖,
可这种趋势在学派尚未完全形成的时候,就因为格罗滕迪克的退出而烟消云散。
所谓的新数学学派,在学术界根本没有什么落笔的机会。
比起1900年到1930年,罗素、希尔伯特、布劳威尔他们三位代表人物所产生的逻辑、形式、直觉三大流派大战的那种大场面。
格罗腾迪克他们这直接胎死腹中的新数学学派就像是在学术史里丢了一块小石头,根本没有波澜。
但现在他们在许青山的身上看到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