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27章 数学教皇的认可(1 / 2)云少陵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27章 数学教皇的认可

“数学发展史里的分水岭!”

“为数学多元化发展开辟新道路!”

“数十年来,最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工具创新。”

“传统数学研究可能将会以此作为节点,逐步进入人机协同的新纪元!”

“许,他彻底重塑了数学与物理学的底层逻辑!”

“这是数论领域的登月时刻!”

许青山在讲台上宣布谢幕的时刻并不是结束的终点,而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开端。

短短一日之内,全球顶尖的数学。家都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发表着自己对于许青山团队证明黎曼猜想事件的看法。

在学术圈里大众热度最高的陶哲轩也第一时间给出了自己的评价。

那句“登月时刻”,就是小陶说的。

黎曼猜想作为克雷研究所七大千年难题之一,证明者将获得100万美元的奖金。但这对于顶尖的学术研究者来说,也只能说是改善生活,更重要的意义是在于整个领域的推进。

1900年8月的巴黎国际数学家代表大会上,希尔伯特先生提出了23个重要的问题,分别属于四大板块。前6问是数学基础问题,7到12问是数论问题,13到18问是代数几何问题,最后五问是数学分析问题。

而许青山所证明的孪生素数问题和黎曼猜想,同属于“希尔伯特23问”中遗留的核心第8问“素数分布问题”。

但许青山证明黎曼猜想所带来的影响不完全局限于数论领域。

他在整个证明的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地覆盖了23问中的17个问题。

他仿佛跨越了百年的时间长河,站在了时间的尽头,朝着那充满智慧的哲人抬手呼应者。

希尔伯特先生是20世纪上半夜全世界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是哥廷根数学学派的核心,他的思想几乎渗透进了整个现代数学。

它就像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源头所发散出来的思想和路线被世界上许许多多的数学家们延续下来。

而在2011年的这一天。

距离他发问的111年后。

有这么一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将这些发散开来的思想重新凝聚到了一处。

完成了辩证性的大统一证明。

在许青山,站在讲台上,完全证明黎曼猜想的那一刻开始,数学世界方法论的重构也在此刻被推动着轰然倒塌、重塑、前行。

单单是他在证明过程中发展出来的调和分析、复变函数等领域的新工具,就足以让许多领域的分析工具得到革新。

远的暂且不提,就前几日团队里王虹去找许青山帮助的多尺度分析法,便是承于此处。

而此时正在欧美大热的弦理论以及颇为高深的量子场论也将随着黎曼猜想的证明,再次得到突破,掀起新一阵学术产能大爆发的热潮。

但真正会帮助许青山奠定他在人类社会的声望基础的将是短时间内密码学领域的颠覆,与由此辐射而出至能源、医疗、航天等科技前沿的影响力。

正如希尔伯特所言:“我们必须知道,我们必将知道,无论结果如何,人类对数学真理的探索本身已构成文明的壮丽诗篇。”

许青山并没有因为这一场轰动世界的证明会议就耽误了自己其他的工作。

他以“在工作中得到了创造性的启发,准备休整一下,继续攻克下一道数学难题。”作为理由,拒绝了来自世界各地学术界的访问申请和媒体采访。

他很清楚,只要他不着急接受采访让子弹继续在太平洋的上空飞翔,那这一场学术狂欢的热度将会持续得更久。

大众也如他所愿一般,把讨论的核心点都放在了许青山是如何完成黎曼猜想的证明,以及他接下来将会对什么样的世纪数学问题继续发起进攻。

这时候就轮到各领域各学派的学者们开始争辩了起来,他们都希望许青山能够天降猛男一般降临在自己的领域之中。

实际上,在具体方向的深耕学者并不害怕自己的领域里突然冒出来一个超前的大佬。

看看现在全球各地高校院所里那些搞数学的和搞物理的那么兴奋就知道了。

他们现在一个个都在死命地钻研许青山证明黎曼猜想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方法和数学工具。

在这漫长的证明史诗里,他们只要能够吃透任何一个环节,那就意味着能够有远超预期的产出。

也不知道许青山造出来的这阵风和这座浪能够让多少人借此得到世界各大名校的终身教职。

甚至是拿到一些一流奖项。

这一刻,学术界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而那位飞升的当事人这个时候却在偷偷摸摸的研究着怎么把芯片相关产业的设备通过多个跳板,拆分运进国内来。

也好在有这阵风,许青山能够借用京城大学各个学系教授们的名义,旁敲侧击地把他的目标人群从国外邀请到京城大学来。

这种时候,没有任何一个理工科学者能够拒绝来自许青山的诱惑。

不知不觉中,许青山就把自己想要集齐的芯片产业人才凑了小一半。

他享受这种瞒天过海,暗度陈仓的快感。

但他并不知道接下来还有更大的惊喜在等着他。

距离京城几千公里开外的比利牛斯山脉。

这座欧洲西南部最大的山脉,位于法国和西班牙两国交界处。

在这片群峰静立的山脉之中,安道尔公国就位于其中的一片峡谷里。

在安道尔公国边缘的一座小镇上。

两颗苍劲的针松,就像是身姿挺拔的卫士一般,守在了通往半山腰小镇的山路两边。

“米歇尔,你确定老师就住在这里吗?这路也太他妈难开了。”

本该在普林斯顿里看直播的德利涅爵士此时正坐在一辆火红色的法拉利驾驶座上,没有平日里的温文尔雅,而是破口大骂,时不时回头喷口水,而且他的车里还坐着其他三个老头。

很难想象这位67岁的老教授会开着一辆跑车走山路。

“皮埃尔,我说你没事,为什么非要开恩里克的这辆法拉利?”

米歇尔·雷诺先生坐在副驾驶上抱怨道。

“这边的路一直都是碎石路,等你这样开进开出一次,恩里克的最辆新车底盘都要坏掉了,我们又坐得不舒服。”

“无所谓,华夏有句古话,千金难买爷高兴!开!皮埃尔,大胆地开!抛锚了我们就叫道路救援!”

坐在后排的恩里克·邦别理先生一只手搂着布爵爷,一只手提着酒瓶子。随着颠簸上下晃动的法拉利一边欢呼着。

“芜湖!哇哦!芜湖湖!”

“恩里克,你太吵了,我耳朵都快坏掉了。”

布爵爷嫌弃的撇了撇嘴,伸手掏了掏自己的老耳朵,但并没有挣脱开邦赌王的胳膊。

“行了,都再坚持一下,应该就快到了。”

雷诺先生叹了口气,他已经看到了那一栋涂抹成蓝色屋顶的林中小屋了。

车还没有停稳,在前面开车的皮埃尔·德利涅教授,就看到了不远处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人,正眺望着远处的峡谷。

他似乎对于这里会有汽车的到访十分意外,挪动着轮椅转过身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