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文安之进来,谭文带着谭双喜站起身,行礼:
“督师!”
文安之按了按手,不待寒暄,便直接了当发问:
“陛下如何了?快快说来!”
谭双喜看向谭文,谭文点点头。
“回禀督师,陛下安好,只是远在滇西腾越州,清兵追击甚为急切。”
“正月磨盘山一战,晋王殿下三路埋伏,重创清军,自身也损伤惨重,退入腾越州,滇西明军,不足三万,粮饷不丰,甚是拮据。”
“卑职自建昌出偏头关,从玉龙关一线,露布告捷,经数路将领指点,才在永昌府(云南保山)追上陛下。陛下、晋王殿下听闻重庆捷报,欢喜异常。晋王殿下深悔未入川。倒是文臣之首马吉翔颇有不悦之意。”
“陛下、晋王、马首辅等数次议事,未曾达成共识。回川之路已被清军斩断,听闻马首辅多次建议,坚持入缅之策。陛下甚为犹豫。”
“此次派我回转,便是想借助四川之力,看能否吸引西南清军部分力量,为陛下做一转圜。若是得空,缅甸之行便会搁置,若是不得空,怕是难了。”
“重庆大捷,陛下宣旨,敕封涪陵侯为涪国公、新津侯为津国公,镇北将军牟胜为合州侯,追封谭诣为仁国公,追封袁尽孝总兵为侯,余下封赏,已授权督师。再有战事,国公以下,皆可封赏,圣旨后补。”
“回程颇为不易,清军已占据从昆明至大理一线,沿途明军将士散落甚多,晋王殿下估计,有近4万人,无人收拢。”
“卑职跟随晋王殿下所派向导从小路返回,跟随入滇的一队人马,损失殆尽。到了建昌,再次听闻四川保宁大捷、李国英被逼退泸州消息,不敢怠慢,便分了两路。向导回去报捷,卑职担忧重庆消息,急忙回转。”
“过建昌时,庆阳王召见,对皇帝陛下甚是忧心。对于此前督师请求协防川北一事,庆阳王委托于我,告知督师、并谭帅,已派遣大将狄三品,率军2万北上协防,还请督师多多照顾才是。”
谭双喜一口气说完,文安之想起李柘的密信:
“传陛下转进缅甸,应验了一大半,晋王困守滇西,应验了,云南明军四散,应验了,至于狄三品……”
想到狄三品,文安之赶忙问到:
“在建昌,庆阳王召见之时,是公开,还是私下?狄三品在吗?”
谭双喜努力回忆了一下:
“回程过建昌时,狄三品已率军北上。不过庆阳王公开召见,麾下主要将领都在。”
谭文一听文安之询问的口气,感觉不妥,急急询问:
“双喜,再仔细想想,有无文督师所言将领?”
谭双喜仔细回忆,
“确实没有。第一次报捷过建昌时,庆阳王也是公开召见,还介绍了麾下大将,全军同庆,狄三品我是认识的。回程过建昌,确实没有。庆阳王也说,已遣人北上,主将正式狄三品。”
谭文目光转向文安之,言语间带着探询:
“督师,狄三品也是老将,北上又是协防,可有不妥?”
文安之打了个激灵,陛下、晋王都远在滇西,远水解不了近渴,可万一狄三品有变,川北再次有失,局势怕是会糜烂。
可这点防范的心思,不容泄露,就连谭文,也无法明说。
“并无。如今重庆安稳,建昌军北上。泸州存粮,李国英已吃完,弃城到了镇雄府,依托西南清军就粮,一时间,怕是难有大仗。”
“滇西遥远,为了皇帝陛下,为了大明,吾等还是守住四川,整合军伍,趁延平郡王出击长江之时,掀起湖广攻势才好。”
“此事由湖广总督毛寿登、巡抚蒋尚膺主持,临国公李来亨等重将支持,我心尚安。”
“唯一可虑者,一在川北,二在川南。建昌2万大军去了川北,关系纷乱,无人主持怕是难了。”
“涪国公,吾欲走一趟保宁。”
“这重庆,并川南李国英,便靠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