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柳从锅里打了热水,在院中的脸盆架上放好,过来拉着她去洗脸。
李薇这才哼叽着指着自己的小花鞋。“反!”
何氏低头一瞧,可不是反了,抿嘴笑着,一边和春桃说,“梨花这些天儿会说的话儿,也不知道哪里学来的。”一边把她的小鞋子换过边儿来。
春柳给小春杏洗过脸儿,双手掐着小腰,立在篱笆墙边儿很有气势的大声喊,“年哥儿,还不回来洗脸?!”
孩子爹李海歆从东面甘薯窖子里拎了几块甘薯回来,听见了,笑着跟何氏说,“看三丫头这小嗓子亮的。”
何氏给李薇把穿反的小鞋子换回来穿好,喊春柳,“你跟弟弟说话不能小声点?”春柳背着何氏小鼻子皱了皱,表达不满。
正说着,看见大武媳妇儿从竹林小道儿上过来,忙过去招呼,“大山娘,大早上的有啥事儿?”春兰喂完鸡,看见她,也叫了声大武婶子。
大武媳妇儿隔老远就笑着,“你们家一大早上的就这么热闹。”又见佟永年从竹林里钻出来,笑着,“年哥儿,刚下过雨的天儿冷着呢,往那里钻啥?”
佟永年眼睛含笑,叫了声大武婶子,抿嘴儿立在栅栏口,等她先进院子。大武媳妇儿又夸他,“海歆嫂子,你瞧瞧年哥儿多懂事儿。我们大山呀,见天儿跟他一块儿玩着,愣是半点儿没学会。”
何氏笑着自谦了两句,又让年哥儿赶快去洗脸,早饭就好了。
等他进了厨房,才跟大武媳妇儿数叨着,“这孩子一大早就钻竹林里给梨花找什么笋子……笋子这会儿哪出得来呀,得再等上十天半个月的……”,大武媳妇儿捂嘴笑,又感叹,“海歆嫂子,当时年哥儿入你们家的时候,我心里头担心又不敢说。这会儿看得他往得踏实,和你家这几个处得又好,才敢说一句,当时呀,还真怕他看不上咱这庄户人家,偷偷跑了呢……”
何氏原先也跟孩子爹还私下里念叨过,怕这这孩子在他家不适应,又怕那个贺府会突然冒出来,强带这孩子回去。如今大半年过去了,这孩子跟家里的几个丫头相处得很好。而贺府也没什么动静。因佟氏临终前留下那样的话儿,她不好大张旗鼓的打听,过年时梨花姥娘姥爷舅舅来,说起这茬儿挂心事儿来。梨花小舅舅何文轩就说,在镇上没有什么姓贺的大户人家,这次他去县城参加童生试,若是有时间,就帮着打听打听。
何氏说不让。怕影响他应试。再者她也不知道打听到在哪里又能怎样?只是不知道又总挂着心。前些日子二武捎来消息时,没提到这档子事儿,想必年哥儿的家不是在县城里。
县城离李家村有五六十里呢,不在县城就有可能是更远的州府之类的。这么一想,竟放些心了。但又不是全放心。又不好明说,只是感叹,“可不是,我的心呀,这会儿才算是落了地。”
又问大武媳妇儿一大早的有啥事,大武媳妇儿一拍腿,“嗨,我娘家侄女生产了。赶着去送洗三儿礼,家里攒得鸡蛋让大武过年时给了大山嬷嬷一大半儿,剩下的都让大山吃得差不多了。来你这里寻些鸡蛋。”
何氏一听这事儿,就笑着,“行,你来,还差多少个?给你挑些个儿大的。”说着领大武媳妇儿去西间儿。自春桃几个搬到东屋后,这里就做了小库房。
“哎哟,我的娘,”大武媳妇儿一进西间就惊叫起来,“咋这么多鸡蛋?”西间地上放着两个大簸箩,装了满满两大簸箩鸡蛋,每个簸箩都冒着尖儿。
回头看看何氏,又想起院外的鸡舍,“海歆嫂子,这都是你家的鸡下的蛋?”
何氏拉她蹲下,笑笑,“可不是,这鸡到今年春上整一年了,下得蛋比原来多了,几个孩子吃多了也都不爱吃了。”因这鸡,又想到佟氏,脸上黯了黯。
“……今儿你来的正好,我正说要去卖了呢。你先挑些大的走,吃过早饭就让孩子爹去小货栈上卖了。”
大武媳妇儿倒是知道自去年秋上,她家鸡开始下蛋,家里不缺鸡蛋吃,没想到竟是这么多。一时间有些怔住了。过了好一会儿,才问,“海歆嫂子,你家鸡现在一天下多少个蛋?”
何氏抬头打了她一下,取笑,“别跟那没见过钱的人一样,大武一冬上去打短工,挣两吊钱怕是不止吧。”
大武媳妇儿嘿嘿笑了下,搭手挑着鸡蛋,“那钱儿又不是我挣的。这些鸡蛋能卖三四百个钱儿吧?”
何氏默算了下,两个簸箩积的鸡蛋都是过年后收的,约有七百来个,差不多能卖三百五十个钱儿。看大武媳妇儿眼睛甑光发亮的,笑着,“你家里地又不多,觉得能卖钱儿,今年春上你也多抱些鸡娃儿。”
大武媳妇数着挑好的鸡蛋,笑着,“海歆嫂子,你还真别说,我呀,这会儿是动着这心思呢。”她算了算,喂百十只母鸡,产蛋高峰期,每天都就是百十个鸡蛋,一天就是五十个钱儿,一个月就是……只是蛋多了没人去卖,也麻烦。
想了一会儿,就先放一边儿,反正抱小鸡娃儿还要再等些日子。又想起另一件事儿来,“海歆嫂子,你打算啥时候让年哥儿去学里?”
大武媳妇儿原先也透过想让大山一块儿去学里的意思。就是婆婆公公不同意,说,他们家世世代代都没出过读书人,净白花那个钱儿,还不如让大山早些学学种地,再学个木匠手艺啥的实在。
可大武媳妇儿跟何氏处的时间长了,梨花小舅舅今年又去考秀才老爷,这是一个盼头,又打算让年哥儿去学里,以年哥儿的听话认真劲儿,怕学得也会不太差,又算是一个盼头。
她这心思动得愈发起劲儿,想着大山去学里几年认个字儿,将来有机会去大户人家做做工,能混个管事儿啥的,也比在土刨食儿强,趁着过年狠跟大武磨了些嘴皮子,这些天儿婆婆公公的口气儿象是松了些。
何氏说,二月十八拜先生。大武媳妇儿就说,那她赶紧家去,再跟老两口说道说道。
吃过早饭,李海歆先去小货栈一趟,把家里的鸡蛋想在这里寄卖的事儿说了,李高氏自然没话说,叫他赶紧的送过来。这时节地里头闲,村里人都趁着这机会走亲戚,也有趁着农闲起房子的。多多少少都要摆治些菜招呼客人。
再者,去年佟氏丧事儿,因借了李高氏的寿衣。事了之后,李海歆夫妻俩不但还了一套一模一样的崭新寿衣,连带还送了五十个谢钱儿过来。喜得李高氏逢人就念叨李海歆夫妻俩为人好。做事儿大方,知恩图报。
李海歆回到家里,把鸡蛋挑上,送到李高氏的小货栈,清点了数,说好等鸡蛋卖完了再过来算钱儿。
许氏用过早饭,双手撑着腰出来闲逛。她去年冬上发现有了身子,现如今已快四个月了,原本就偷懒耍滑的,借着有娃儿这个名头,更是事事不肯干。吃完饭就出来溜达。
见街上的几个媳妇儿围在一起嘀咕,又不时往西边儿看,伸头瞄过去一眼,啥稀罕儿也没有,奇怪问,“你们看啥呢?”
这几个媳妇儿中可有几个爱传话儿的,其中就有三娘娘家的大儿媳,她与许氏还走得近些,笑笑,指着西边儿说,“刚见大哥挑了两大筐子鸡蛋去小货栈,说是去卖呢。”
伸出一把手比了比,“看那数儿不止五百个蛋。”她眉眼挑着,一副看好戏又眼馋的模样。
有人看不惯,借口家里有活,就家去了。
剩下的几个媳妇儿立在巷子口,你一言我一语的说起来。说来说去,还是去年的那些话,不过换了个说法,“你大嫂死咬着说没得佟媳妇儿的钱儿,可这鸡跑不了吧?佟氏养的八十来只鸡,被她一窝全拉到自己家了,全村人都看着呢,这个她可赖不掉。”
也有人说,“可不是,那一窝六十来只老母鸡,一天能下四五十个蛋,你想想她一天能得多少钱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