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春妮好笑不已,点了点头。
“好咧,妈。”
她一边说,一边将剁成沫的姜葱盐放油炒香捞起,又将萝卜丁和蒸好的米饭放入锅里翻炒,没有虾仁和火腿,只有放入调好的鸡蛋液,香油酱油几滴,末了撒上葱花。
先放蛋的话,容易蛋和饭分离,后放蛋的话,就考究功力和火候。蛋液需要包裹每颗刚炒开的饭粒,炒饭的温度和翻炒的速度都有讲究,不然蛋液很容易散开炒不匀称。
配料和系统出售的黄金蛋炒饭相差无几,至于过程只能慢慢琢磨。
她在家的时候,前后炒过几十回。
味道总算从天差地别,到现在也能凑活凑活。
毕竟以后要开管饭,总不能一道拿手菜都没有,清锅冷灶也容易让人怀疑。
付妈见她做蛋炒饭,笑的鱼尾纹皱在一块,分外骄傲:“开饭馆倒是个好主意,不说别的,春妮你做的蛋炒饭,都要比旁人好吃,前头勇军他妈过来,都说这炒饭,摆席都可以。”
春妮被夸的心里飘飘然,不过她也清楚自己几斤几两,这手艺跟系统大众餐点,还差点火候!
而且能拿出手的,也就一个蛋炒饭而已。
她叹息摇了摇头,将炒饭盛起,又煮了个三鲜汤,大家伙凑活一顿。
菜做多了,手感和火候掌握也越来越轻车熟路,婆婆、文丽连赞她厨艺大涨,冯春妮心里头才松了口气。
毕竟跨行创业,多一个人认同,心里也踏实一分。
茶足饭饱后,天已经黑了下来。
她打算找村里的老人家,商量手工编织品的事。
城里的手工艺品,大多都为了追求新潮,不少水晶琉璃、陶瓷玉器,还有各种金属塑料制品,后世的田园风还没有兴起。
哪怕有些藤制品,也没有她想要的造型。
编织品在这个年代还算便宜,而且还耐看防潮,放在小饭馆里做装饰品,划得来。
付妈带着她找了村里编草帽、簸箕的老手,是一对很好说话的老夫妻。
老夫妻六十上下,屋前屋后摆着不少编织品。
哪怕有一手好手艺,因为编织品越来越不吃香,挣不了几个钱,孩子们学了一半也就没再学下去,纷纷出去打工。
二老也只能留在村里,靠帮人编织簸箕、竹筛子、扫帚混口饭吃。
偶尔老人家,也会编几个草编竹编小玩意给小娃娃玩,妥妥的传统手工艺,再过十几二十年,要是没人继承,怕是就要失传了。
冯春妮连忙搬来小板凳,坐在二老面前。
“爷,我想拜托你们帮我编些茶杯垫、藤垫子、还有一些小竹篮子、饭菜提篮,还有麻布彩编,地垫毯子。”
两位老人家身体还不错,长期干活手脚麻利,耳聪目明。
对于冯春妮找上门来要做东西,也是客客气气招待,本以为就是做个簸箕、草帽什么的,谁想到接了一个大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