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良哈三卫能集结的兵力最多也就三千左右,只不过全是骑兵。
了解到上述情况的吕阳有点懵了,表面上则是依然稳得很。
朱高燧带着一部分人以及大部分的财货前往大宁都司,也就是宁王朱权的所在地。
分出来的吕阳这一路则是转道往全宁卫而去。
因为不想再闹出什么笑话,吕阳需要先了解卫所到底是个什么构成。
洪武帝设定的卫所很多,尤其在与北元的交界各处最多,一府设一“所”有兵一千二百,几府设一“卫”有兵五千六百一“所”一般有个千户官,旗下再有或多或少的百户一“卫”则设指挥使一人,能有多名副指挥使。
“建文颁诏,撤边墙各地卫所多处。”朱高熙一脸的气愤,骂道:“这昏君全然不知边防之重。若是无此些卫所,蒙元余孽随时南下劫掠,边墙百姓哪有安宁。”
是吗?
刚刚登极的朱允炆就这么迫不及待要自废武功?
好像还真是朱允炆能做得出来的事情,到底是他自己的心思,还是那一帮“大儒”给忽悠,有点不好说了。
朱高熙还在骂,大意上讲的是朱允炆当了皇帝立即表现出对军队的苛刻,不但大肆撤掉边疆卫所,还减免了各级武将的赏赐,降低了对军队的日常供应。
“可有事先与北元议和?”吕阳先问了一句,然后心想:“建文不这么搞,军队怎么会人心惶惶,又怎么去收买。”
从朱元璋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一直到他驾崩,大明跟北元一直是处在战争状态,双方并没有休战。
之所以称呼北元,则是因为蒙元被驱逐到草原依然以“大元”自居,需要到公元1402年才分裂为瓦剌和鞑靼,后世东北那一部分则是成了女真人横行的地方。
“议和?”朱高熙像是嫌弃,又像是给问住,说道:“昏君岂敢。”
那就是中枢朝廷一拍脑袋决定撤掉边防,并且也真的去做了。他们没有去思考边防驻军撤离之后,北元一旦有什么动作,哪怕是后面再调兵抵御,会对边疆百姓造成什么样的惨剧了?
他们来到全宁卫,依照吕阳的安排直接表明身份,然后请见指挥使常彪。
这里就有点不按照套路了。
正常的套路不是应该先隐瞒身份,然后观察一下卫所的情况吗?比如看看士兵以及家人的生活水平,了解指挥使等一干军官,找到突破口再干其它事情。
然而,以为卫所是城镇吗?可以任由出入,将卫所的所有人当瞎子,或是连出现陌生人都不知道?至少在明初是没有这一回事的。
明初的各卫所不说军纪严明,该有的一些戒备则远没后面溃烂。
卫所住的不是士兵就是他们的家人,哪怕会提供路过旅人的一些帮助,安排在卫所的外围会是一种极限,怎么可能让军事重地任由人去瞎逛。
所以了,什么陌生人都能进入卫所刺探这种事,纯属胡扯了。
全宁卫位于塔尔河边上,屯兵地点极度靠近北元的阿鲁区域既后面的阿鲁台部,一旦北元想要出兵辽东,第一个要遭遇袭击的就是他们。
“若常彪愿意来见,必有所得,不见则不必多费时日,再寻它处便是。”吕阳说道。
朱高熙虽然搞不懂吕阳的套路,倒是觉得吕阳做事的方法很是对胃口。
他们这么干是不是太粗鲁又直接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