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李世民反应过来,李承乾继续道:“这也是我反对大唐此时对突厥用兵的理由之一。”
“为何?既然关外大灾,岂不是再好不过的出兵时机吗?”李世民有些困惑。
俗话说趁他病要他命,此时不攻,更待何时?
如果只是李承乾这么认为,李世民倒不会如此困惑。
但是一想被他视为智囊之一,与房玄龄并称的杜如晦也没有出演反驳,这才是让李世民困惑的主要原因。
莫非……真的有什么自己未曾注意到的地方?
李承乾摇了摇头道:“若是今年同往年冬季一般,此时确实是出兵良机,但今年不同。”
“依照目前市场肉价的情况来看,今年关外草原,以及漠北遭受的雪灾影响,或许是近百年之最!冒然派大军攻打,恐怕在开打之前,就会因为严寒和大雪造成大军损失。”
“最为关键的是,如此大灾之下,那群突厥蛮子会怎么做?”
“往年那等寻常雪灾,还没到活不下去的地步,就已经让他们南下侵扰边关,劫掠我大唐子民!”
“今年此等大灾之年,即便是那些突厥贵族估计都自身难保,敢问父皇,那些活不下去的突厥人,会做出什么事情来?”
“突厥不同与大唐,几乎全民皆兵,人人有马,若是我大唐没有重视边关情况,一味使用大军压境,即便最后取胜,那也是弊大于利!”
李承乾洋洋洒洒地说了一段长篇大论,一时之间,居然唬住了李世民和杜如晦两人。
虽然其中有些许对于李承乾年龄的惊讶,但是更多的,是他们对于李承乾话语所言的情况的惊讶。
无论是通过物价对关外灾情的分析,还是对突厥会劫掠边关的猜想,他们一开始都下意识的忽略了。
在他们看来,这个冬季就是进攻突厥的最好时机。
他们算好了兵力、装备、军粮的运输,算好了行军路线,也算好了如何通过突利可汗里应外合。
但他们唯独没有算到大唐的百姓,没有算到突厥的百姓。
大灾之年,底层的平民,反而是最容易被点燃的导火索。
就像李承乾所言一般,如果突厥境内的百姓活不下去了,他们会怎么做?
是留在原地等待贵族老爷的恩赐救济,还是一起南下劫掠?
这似乎并不难想。
杜如晦听完之后,长出一口气,说道:“殿下所言,犹如醍醐灌顶,克明受教了。”
说罢,杜如晦朝着李承乾行了一礼。
此举并非因为李承乾的地位身份,而是杜如晦发自内心的感激和佩服。
不过一八岁小儿,居然能察觉此等情况,确实令杜如晦感到自愧不如。
李世民也是未从震惊之中缓过神来。
李承乾所言,都是极有可能发生之事。
就如李承乾所言,在不清楚关外雪灾究竟严重到什么地步就贸然出兵,确实是他们失误。
若是赢了还好,若是败了,大唐主力因为天灾被击溃,那么只要突厥趁势追击,大唐边关难保!
更何况,大唐初建,周围吐蕃、高句丽虎视眈眈,若是这次远征真出了什么意外,这中原大好山河,怕是又要沦陷于蛮族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