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七章 预演(1 / 1)与王争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天宝十五年正月初一,安禄山登基称帝,临时定都洛阳,并改元圣武,正式建立燕国政权。

同时,安禄山钦封儿子安庆绪为晋王,安庆恩为郑王,任命张通儒为宰相,严庄为御史大夫,也可谓是百官具备。

当史思明闻及此事,便是一阵叹息。安禄山一向精明强干,如何在这个时候犯起了蠢?他放弃如此绝佳的进攻时机,势必会让跟着的弟兄日后遭罪!

尽管他起兵一路顺遂,可到底是不曾遇到过劲敌。就拿郭子仪与李光弼来说,两人都不是能轻易应付的角色,何况,还有一个声名显赫的哥舒翰。

这弟兄们之所以愿意相信他,便是觉得安禄山体恤下属,自然会使得兵将们上下齐心,一同为了光明的理想而奋斗。

可是,当一切战略的潜力被挖掘殆尽,他所给承诺也便沦为了泡影,再跟着他可还有会有光明的前途?

若此时,趁着唐军还未来得及防备,完全可以乘胜直击潼关。相信以他多年来积攒的实力,纵使潼关乃天险之地,也无法阻挡大军前进的势头。

可终究是自己想错了,当初那所谓的梦想,终抵不过这世间的浮华。一次短暂的胜利,便能够让人彻底的迷失自我。

如今,不过是攻下一个洛阳城,他便如此沉不住气。由此可见,这安禄山绝非是什么英主!

再者,这攻城略地可不是战略演习,并不是他所占领了一个地区,那个地区便会真心实意地为之服务。

假如过往之处还有人心系着大唐,他们所持着骑墙观望、随时准备反叛的态度,这得需要多少军队来维持当地治安?

想到了这里,史思明不由得后背一阵发冷。通常在这种情况之下,想要大军继续向前推进,便会逐渐地呈现出一些弊病:

发现可用于作战的资源及装备,只会越来越少。而且,一旦前线战事不顺,后方随时都会面临意想不到的危机。

而这时,安禄山端坐龙榻,身着冕服,冠悬玉旒,抬眼睨视众人,只觉得胸怀激荡,这便是那种坐拥天下的感觉。

他本是贫苦出身,试想一介白丁人士,只凭着年少轻狂的一身蛮力,能够走到今天这一步,已实属不易。

这江山向来不定姓,自然吸引着无数的豪杰英雄,不管装腔作势是的演戏,还是风风雨雨的经历,当下都需要相互扶持,并肩到底。

“陛下,今天是你的登基大典,怎么没见穿龙袍?”阿史那承庆直盯着台上,疑惑之余便不禁相问。

“谁说陛下穿得不是龙袍?”

崔乾祐随即白了他一眼,急忙上前辩解,他分明看到安禄山脸上有所异动。

“有点搞不懂汉人,声称是龙的传人,却又害怕面对龙!不像我们突厥人,缘于膜拜狼图腾,所过之处便要绣制刻画狼的标志。”

阿史那承庆不以为然,他身为突厥皇室,骨子里便带点狂傲,既瞧不上胡人,更看不起汉人。

而对于阿史那承庆的做派,安禄山自然是极为抵触,只是他曾经借兵相助于自己脱困,这种恩情自是不能忘却。此刻就算是再不给面子,忍一忍也便过去了。

“是啊!龙袍上咋还能不绣龙呢?”阿史那承庆此话一出,底下便有一部分胡人附和道。

“谁说龙袍上就一定要有龙?哪个见过大唐皇帝的袍子上有龙?”

崔乾祐这话一说出口,心底便有些发虚。倒不是他替汉人争辩的意味太强,而是阿史那承庆是想挑起胡汉矛盾。

“诸位,肃静!既然大家都对龙袍感兴趣,那就全力以赴助陛下攻下长安城,相信到时候便能一探究竟!”听到了这里,御史大夫严庄赶忙阻止。

“所以,各位兄弟,咱今日搞这个仪式,完全就是一个预演,不用放在心上。”

安禄山接过严庄的话头,心里多少是舒了口气,也不枉自己礼贤下士招揽人才,总算是还有个会说话的。

接着,他又慷慨激昂地说道:“唐朝皇帝老儿尚在,故万万不可掉以轻心!这长安一天未攻下,咱这戏还得继续往下演!只要咱兄弟们齐心协力,策划详密,攻破长安城将指日可待!我也在这里承诺,给兄弟们每人一件龙袍作酬如何!”

“好,燕国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众人听闻此言,纷纷高声齐呼,忙行跪拜大礼。

这一刻,段氏踩着红毯而来,她身穿袆衣,首饰花十二树,并两博鬓,其衣以深青织成为之,纹为翚翟之形。

望着眼前一幕,安禄山心头一阵恍惚,人靠衣装马靠鞍,这段氏穿起华服来,竟丝毫不逊色于杨贵妃。

但转瞬之间,他却有种做梦的感觉。可是做梦又怎么了?这人只有敢于做梦,才会有实现梦想的可能。

他自奉鲜卑族慕容氏为先祖。这为了光复大燕国,遂不惜忍辱负重。而终于,这一切就在今天实现了。

在这登基庆典之上,安禄山先是追封安庆宗为太子,又顺便封段氏为皇后,却并未提起康氏半句。

面对此情此景,安庆绪与安庆恩两人态度截然不同,一个愁容满面,一个春风得意。

看着段氏在台上风光无限,安庆绪便在底下愤愤不平。他的母亲康氏,才在长安被斩首示众。

而今还没过了头七,父亲却公然在这里称帝,而且还直接封段氏为皇后,关于母亲康氏只字未提。

再看安庆恩更是志得意满,生母被立为皇后,他便是嫡子。那太子的宝座,自然也就是他的了。

遥望远天那深邃的苍宇,已被撕成一片片绯痕。这江山固然美好,但必须得付出血的代价。

待安禄山称帝之事传入长安,所有人都惶惶不可终日,本是这新春佳节,却犹显萧条冷清。

唐皇经过一番徘徊,便决定采取宰相杨国忠的建议,遂派遣边令诚即刻前往陕州监军。

这一次,李亨并未出言反驳,而是以腰伤为由,一再向唐皇请辞,决定暂时退出朝堂之上。

他当然知道,这些都是既定的事实,再怎么阻拦都是徒劳无益。而所谓的随波逐流,便不过是顺应时势罢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