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你这茶榷新规太过行险,朕不能答应你。”
崇政殿内,君臣再次商议海贸协定,赵匡胤果然是直接拒绝了这个提议,而且是一点商量的余地都不打算给。
这也在意料之中,毕竟就目前而言,盐铁茶绢一类商品的意义不仅仅只是一种普通的商品。
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战略物资,是维持一个国家良性运转重要物品。
茶绢还好一些,盐铁那更是绝对的垄断,这其实就是计划经济一种。
王浩当然不可能跟赵老大再解释一番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之间的孰优孰劣,这玩意一时半会讲不清楚,也讲不明白。
再者市场经济虽说好处多多,能够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
能够促进技术和管理进步,及时协调生产与需要之间的关系。
能够调整物价,纠正市场失灵的弊端,能够高度有效地集中人力、物力和才力进行重点建设等等等等。
但是对这个时代而言,市场经济也有可能会是一剂毒药,并不见得会比计划经济更有助于国家及百姓。
因为市场经济除了上述种种优点之外,还有几个重大的缺陷。
那就是对经济总量的平衡及宏观经济结构的调整缺少有效的调整手段,极速的提升贫富差距的扩大和出现两极分化等现象。
因此,尽管市场经济能够带来空前的经济繁荣,却也不得不谨慎作出选择呀。
若是一味的纵容市场经济,一不小心,就会出现经济越来越繁荣,百姓的生活却是越发困苦的荒诞景象。
这绝不是一句玩笑话,尤其是在这个缺乏有效监管及调控手段的时代,更容易会像一匹脱缰的野马一般往前狂奔。
这最好的案例便是两宋之后入主中原的蒙元帝国,由于其对汉民的统治政策几乎就是一种放养政策。
直接促使蒙元在某一段时期出现了经济空前繁荣的景象,不但底下的民众热衷商业,甚至连中央政府都带头搞商业。
当时的元朝甚至还出现过规模巨大,工人人数达数千之众的国营企业。
尤其是海贸这块,蒙元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最鼎盛的时期,其范围覆盖大半个地球,是人类历史活动和东西方文化经济交流的重要载体。
马可波罗游记中遍地黄金,华丽建筑,无尽财富的巨大商业城市描述的就是元朝当时的城市面貌。
可那么好的经济环境最后的结果却是民不聊生,百姓更是没了活路呢?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资本没有得到有效制度监管与控制,宏观调控体系崩塌,财富越来越往少部分人身上集中,导致大量农民的土地被兼并。
以至于最后朱八八背着他老爹的尸体连块墓地都寻不到。
这大概也就是为什么老朱会那样的憎恨商贾,要把商贾打入贱籍的一个重要原因了,甚至还下诏沿海百姓内迁三十里,片板不得入海这样的奇葩诏令。
这真是人生经历决定行事风格的典型呀,也因如此,自己这走的每一步,都得小心谨慎,且要稳扎稳打。
不然哪天自己嗝屁了,人亡政息,之前所做的努力不但没有被世人接受,反而衍生出一个魔鬼,对后人造成无穷无尽的灾难也是有可能的。
若真是这样,那自己在棺材里也躺的不安心不是,况且就像还玉说的,万一哪天咱又不明不白的回去了咋办?
这狗屁倒灶的魂穿,到底是个什么情况,有没有时间限制,鬼说的清楚,万一真回去了,回去之后发现一家三口成了山顶洞人,岂不凄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