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章 羊入虎口(2 / 2)柯不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羊入虎口。”

欺南凌温想到了这个汉人成语,对戴维斯罗充满愤怒的同时,又对自身的处境感到无限担忧。

这段时间,欺南凌温非常聪明的恭敬对待多纳奇几人,只想去除他们的戒备。

多纳奇等人是真的来寻求宋皇援助的。趁此机会,若他也能得见宋皇,那将成为他反败为胜的契机。

任谁也想不到,一个十岁左右的少年,会有这么深沉的心机。

想到他生活了一年的李家,欺南凌温多少有些怀念,有些愧疚……

“一切都回不去了!”

国子监内,太学馆返校的众士子们,抬头看向学舍面前雕刻的最新纪律,全都这样叹了口气。

现在已经是八月二十一,秋日的气息非常浓重,国子监的新学期也开始了。

国子监学子放假的这段时间,监事王旭,和许多直讲却没有放假,不断研究着国子监新学期的课程改革,并制定了更为严厉的制度纪律。

同次口头叙述不同,这次还专门雕刻在学舍的石壁。

通过次共同的抗洪抢险,还得官家称赞后,李贤,钱晟,孙德等十六个学子的关系自是融洽不少。

众人自行聚成了一个小圈子。

钱胖子一贯的乐观心态,看过石壁的崭新纪律规范,甚至有些幸灾乐祸:“嘿嘿,同窗们,幸好我们还有一年的学习时间。

只需要完成这一年的学业,通过考试,成为监生,后颁发毕业证书,即可参加国子监内部进行的解释,只要一路考下去,为官家赐进士身份指日可待!

听说九月后,会新招一批学子,包含国子学,经学,画学,还有那什么工程制图……他们的学制变为两年不少,以后的要求只会比我等更为严格。

他们即使得到毕业证书,但未过国子监的解试,最后未得进士身份者,亦需要下去各州县学支教,后于基层从吏,才会获得类‘进士’身份。”

孙德认同道:“同窗这么一说,孙某感觉我等好像还赚了!

还有,你们有没有听说,今秋入国子监者,都需要缴纳一定的束缚,我们今春来的时候,还没这些!”

公孙圩接过话,显然看透了内中因果,反正新学期的课程还要过几日才开始,他乐于多聊一会:“毕竟九月分科后,除了我等原太学馆学子继续按照以前的教学计划完成学业,余者各科,都有新请来的直讲。

多出来的这些直讲俸禄,只是今年水患的原因,开支太大,朝廷一时半会还不能拨款,也只好从学子口袋拿了!

这大概是国子监的权宜之计,毕竟我等每月的补助没变!下一届学子据说还会有!

听闻官家也打算从内库给我等支出一些……”

公孙圩的大伯就在三司任职,他这么一说,可信性都增强不少。

众人看向难得有些少言的李贤,田桓仿佛看出了什么,面向李贤到:“次得同窗的指挥,我等才能解救新郑乡的百姓,后不仅得到官家的赏赐,还得了我父的称赞。

大家都共患难过,同窗但有难事,不妨给我等说说,我等大可以出出主意!”

其他人纷纷赞同道。

“李某确有一事,想要请教下诸位同窗……”

李贤望见周围这些关心的目光,便把这两天困扰他的一事说了。

原来是五日前,他写完《工程制图》,返回洛阳后,武征按照他信中的要求,把乾佑工坊的事,全权交给了赵元俨派去的管事处理。

武征随之告别武母,带着三个一同参加过宋辽之战的至交好友抵达洛阳,寻到了李贤,准备国子监秋季入学考试。

接下来的事就难了,李贤到是找了些兵法相关的书籍和练习题让武征他们去做。但武征这几日只能识得几个大字,那能看懂枯燥的兵法?

李贤却是勉强懂得其中意思,往深了就不会了。按照最新披露的国子监武学一科的入学指南,兵法是必考题,甚至还有实践应用!

为了国子监的试点改革,王旭算是把李贤当日的不少想法给变成可现实,也就成了李贤如今苦恼的源泉……

武征及其同僚,都是老实巴交的青年,在边境打过仗,实践大概率能过关,文试是个大麻烦。一个优秀的将领,不单单要回皮甲阵,更重要的是其统领指挥能力。国子监新设的武学,便是很好的进修对象。

李贤对武征可是抱有很大期望的!又哪会让之白跑一趟!

“这有何难!公孙圩不才,自幼熟读了不少兵书,若是小郎看得过去,公孙圩便去解答一番如何?”

公孙圩笑道。

李贤大喜,终于给武征他们找到一个补课老师了,不用自己每天晚回去熬夜找资料。

还没来得及说出感谢的话,公孙圩又笑眯眯地看向了另一人。

“若是同窗能请的曹兄那就更好了!曹兄出生将门世家,又熟读兵书,我不如也!”

李贤顺着公孙圩望去,映入眼帘的正是一高壮少年,雄姿英发,气势在他们这几人中也是数一数二的。

其人姓曹名岸,次和李贤等人也一同救过灾,只是让他没想到这平日只知埋头苦读的少年,也是将门世家!

李贤的同学录,也不能所有人的祖辈都打探清楚,留个住址就不错了。

“同窗若不嫌弃,曹某亦愿同去!”曹岸道。

李贤马行礼应下:“那就有劳两位同窗了!”

又给武征找了个辅导老师,他的心情顿时轻松不少。

众学子今天来,多是把行李放下。因为国子监的新校舍正进行着最后的修建,按照国子监的统一要求,正式课程推迟到四日后。

公孙圩和曹岸,同钱晟,一起来到了李园,开始给武征等四人起了冲刺课程。

一晃二十多天过去,到了九月中旬。国子监的新生入学考试,如火如荼地开始进行了。

报考人数过千人,寒门占了绝大部分。而今次国子监的录取人数在三百人左右,这里面的一百多个名额,是为七品以官吏的子弟享有。

赵恒在和王旭相谈时,本意是一视同仁,但来自朝堂的反对声音太大了,只好出此下策。即便这样,也让一应寒门子弟感激不尽。

其中国子学依旧是报考的大热门,新设的工程制图,报考的人数最少,仅有十几人。武学的报考人数亦有八十多个,录取人数只有十几个……

考试结束,国子监的第一次招生考试结束,等了大约十多天,录取名单才贴出来。

武征及另三人中的一人被录取,顺利加入了国子监的武学之内。考试是在西京国子监,但因西京国子监的房舍和教育场所有限,除了国子学外,余者新设学科的录取学子,均要在新建的东京国子学就读。

武征背着包袱从李园出发,准备前往东京城的那日,正巧逢李贤的休沐。

他将武征和那位叫章缁的青年送出城,言之好生进学。对另两个没考中的武征同僚,也分发了盘缠。

辞行之际,武征深深地向李贤行了一礼,指着心口:“若无小郎您,我娘不会活下来,武征更不会有今日,还能进入国子监这等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地方。

您之大恩大德,武征永远铭记在心!”

李贤叹息一声,挥了挥手,但愿武征能有个好前程!

当他回到国子监,打算墨守成规,为了自己未来的安逸日子奋斗时,东京城内却传来了个消息。

有人要见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