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圆果寺(1 / 2)凶猛的老狐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天一早,天居然放晴了,是赶路的好天气。

三个人略为洗漱,就收拾了行李,打了干粮胡饼,备齐了牲口豆料和青料,然后结账出了馆驿。他们先到商队货栈寄存了骆驼,托柜上向石磐虎掌家道了别,就离开了朔州城。

没有病患拖累,赶路自然畅快的多,一路晓行夜宿,沿着大道越过北陉山。

过了雁门关,就出了大同军,进入代州地界。他们也没有在雁门关内歇宿,继续赶路,腊月初就到了滹沱河畔的代州城。

天色已晚,几个人一商量,就宿在了城西上馆驿羁旅。

有了河谷店的教训,几个人都十分小心,也不愿在店中饮食。安顿了行李和牲口,几个人出了邸店,见驿中有饭棚,热气腾腾,香气四散,让人食指大动。

安敬思拉着二人,吵吵嚷嚷的走过去观看,只见一个干瘦厨子正在煎包子,旁边一婆妇正在伺候,看样子这是夫妻档。这厨子头戴小帽,身穿青半肩,三幅袴,花襜袜肚,锦臂沟,显得十分利落。

半人高的炉台,下面是红彤彤的炭火,上有油铛烂面,精巧的木篦子、木抓篱,黑漆盒子里是调好的肉馅。

厨子熟练的在台盘上摊面,用抓篱把肉馅倾在面上,手掌一合即团成包子,再以篦子把余沥去尽,放在油铛中煎烤。待包子熟了,以篦子从油铛中铲出,轻巧的抛在台面上,依然旋转不定,因为太圆了。

敬思看的有趣,问道:“你这馅料是何肉?”

厨子笑呵呵的说道:“这是獐子肉,加了葱韭胡椒,再加麻油精盐,所以你闻着喷香,他处可没有这个味道,5个钱一枚可不贵,而且奉送热酒。”

敬思高兴了,他大声说道:“先来百个,再打一壶酒。”

婆妇在一旁笑道:“哪里用这许多,天寒易冷,这包子一凉就失了味道,客不如先用30枚,不够再添便是。”

见这夫妇二人甚是和气,处处为食客打算,三人也甚欢喜,当即就要了30枚,温了一斛酒,边吃边喝。

果然外焦内滑,美味不可言状,三人狼吞虎咽,片刻之间就吃了个精光,厨子虽说手快,也赶不上三个大肚汉。

食客只好一边吃酒,一边等着,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天。原来这厨子姓刘,这煎包子的手艺已经是三代,算是代州城西一带的名吃。

嗣昭喝了一碗温酒,问那老媪道:“刘媪,我听说代州有一座龙兴寺,可知是在哪里?”

刘媪诧异的说道:“还真未听说过有这么一座寺庙。”

厨子刘翁笑道:“龙兴寺就是圆果寺,你问老妇人如何得知?龙兴寺是几十年前的叫法,寻常代州人还真未必知晓。”

高文集问道:“这又是什么说法?”

刘翁说道:“当年会昌天子灭三夷教,拆毁了龙兴寺,强逼阖寺僧众还俗。到大中天子时候,景、祆诸夷教依然严禁,佛法重新弘扬,州人就重建了龙兴寺,改名圆果寺,当年老汉的父亲,还捐过功德。”

此时新一屉包子已经煎好,刘媪端上来,依然热气腾腾,香气扑鼻。安敬思喝一声彩,几个人又手抓齐上,大口吞咽起来。

嗣昭边吃边问道:“为何州人对此寺如此厚爱呐?”

刘翁说道:“本朝2百余年,代州算得上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你当是为何?”

高文集笑道:“我等又不是代州人,如何得知。”

刘翁叹了口气,说道:“这全赖佛祖保佑啊。。。传说佛祖圆寂,得舍利八万四千枚,在王舍城奉养,后为八王所均分,各自建塔安奉。

佛祖灭度后180年,摩揭陀国阿育王开其故塔,取其舍利八万四千粒,驱使鬼神造八万四千塔,每一塔中安放舍利一枚。

其中一座舍利塔就在我代州,名阿育王塔,当年的龙兴寺,就是为阿育王塔所建,世上是先有阿育王塔,后有龙兴寺啊。”

三个旅人吃的香甜,听的有趣,顿时兴奋起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