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一章:塞下之春(2 / 2)凶猛的老狐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忽然,水中一物漂过来,嗣昭站起身来,目光中闪着异样的惊喜。原来不知何时,木獭已经浮出水面,口中还衔着一条鱼!那木獭在水中飘飘荡荡,如同活的一般。

嗣昭向水中抢了几步,捞起那木獭,仔细观看,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他终于明白了这东西宝贝在何处,木獭陆上能捕鼠,水中能捕鱼。

那獭尾是个环扣,可以扣住一块大小相当的石头,木獭吃重就会沉在水底。木獭扣住的铜机括就是鱼钩,鱼到木獭口中寻食,触动机关,木獭将鱼咬住。同时獭尾松开,失去重物压坠,木獭上浮,如同活獭捕鱼归来,献给渔人一般。

自己跌落水中之时,误触机关,致使木獭张口。旋鸿池岸水浅鱼多,底多水草,木獭落水,被水草缠住,如同被重物坠住一般,没在水中。

鱼儿从木獭口中游过,触动机关,木獭咬合,咬住游鱼。同时机簧发动,獭尾松开,挣脱水草束缚,浮上水面。

阴差阳错,让嗣昭破解了木獭之谜,让他如何不喜。那虞笮坐在斗室之中,如何能想透其中关窍,只是他不明白,虞氏先祖为何不把这秘密告诉子孙呐?

索性他就不想了,对于贵族之家,这只是个玩物。可是对于塞下的贫苦百姓,尤其是春荒时节,这却是救命的东西,也许虞氏先祖想不到,他们有一天会捕鱼糊口吧。

嗣昭用木獭捕了一条鱼又是一条,和伙伴们享受了一番烤鱼之会,对小儿们惊奇的询问,他只是笑而不答。

3月初,嗣昭回到了新城,先去了木塔山庄园。葡萄藤和瓜秧已经长出了叶子,千亩耕地也已经开垦出来,播了种子,小儿们把精力投入到第三圃的开荒。

最惨的是承诲这些营田儿,牛饲料即将告罄,豆料下来还有2个多月,他们不得不赶牛进山,同时收割青草,准备青料,这活计自然不轻。

不过塞下没有轻松的活计,无论人还是畜,只有靠血汗谋生存。

一切按规划展开,嗣昭也没有什么放不下心的,又命承诲给云中驿送去10匹绢,这才回到新城,先到内衙参拜了族中长辈,又到新城南寺拜见了觉尘僧。

去年的榆钱已经长到3尺多高,嗣昭把枝条茁壮坚挺的留下来,其余的榆树枝割下,差不多2尺一捆,竟然收割了1百多捆。

嗣昭拉着驮马,每日到新城市上去卖,这些树苗都是烧火烹食的好材料,竟然十分抢手,一捆能卖20文钱。第二天就只能借了家中车辆,拉到市中鬻卖了,没有几日竟然得了2缗钱,沉甸甸的让人欣喜。

当把这2缗钱交到觉尘僧手中的时候,老和尚古井无波的脸上竟然微微颤了颤,他以为这只是小儿胡闹,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了收益。

晚上识了字,寂静的红烛下,嗣昭笑着说道:“师不要小看这些树苗,明年就有鸡蛋粗了,5年之后,至少有椽材几千根,7年以后,车材千多根,那是怕不有千缗钱,还能剩下几百颗大树伺候佛祖,岂不是好。”

觉尘斥责道:“小小儿郎,眼中只有钱财,就算是菩萨也渡你不得。”手中却把2缗钱握的紧紧的。

新城市上,榆条只剩下几捆,嗣昭看到了英俊的鞑靼青年扯客扯连,不用问,这又是交易粮食的驼队。

去年还算风调雨顺,府库粮食略有宽松,市上也有一些私粮出售。高文集秉承兵马使王友金的意思,以平价卖给了鞑靼部5千石粮,其余的就只能在新城市上想办法了,那些粮商可不是好相与的,定然让鞑靼人付出不小的代价。

扯客扯连和忽察兄弟从驼队中走出来,笑吟吟的和嗣昭拱手为礼,嗣昭一边回礼,一边偷眼观瞧,没有见到呼兰,心中好生失望。

几个老朋友说笑几句,嗣昭面皮薄,不敢打听呼兰的消息,只是说道:“明年就好了,我的田庄有了收成,总能给你们挤出几千石平价粮,今年就只能苦些了。”

扯客扯连叹道:“也是我们想的不周全,若是秋天来交易,粮价至少便宜一半。”

嗣昭说道:“要是没有战乱,没有水旱灾年,慢慢都会好起来。”

又说了几句,相约办完了正事,嗣昭在木塔山庄园为鞑靼兄弟摆酒践行,这才分别。

两天以后,嗣昭在庄园正堂宴请了鞑靼部的朋友,小儿们和鞑靼部的汉子欢聚一堂,好不热闹。酒到半酣,儿郎们高歌起舞,挽手踏歌,好不快乐。

当晚,鞑靼驼队就宿在庄园,嗣昭找到扯客扯连,坐在庑下继续饮酒赏月。

英俊的鞑靼青年忽然问道:“嗣昭,我看你这几天欲言又止,是有什么话要和我说么?”

嗣昭红了脸,支支吾吾半天,才从怀中取出木獭,说道:“小子有一玩物,想送给呼兰娘子,请大兄带给她好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