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四章 寻路面圣(2 / 2)恒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不显回到家中,独自坐在院中望着月亮思考着救师傅的办法,同时心里隐隐期待着整件事儿都只是幻觉,师傅会如往常一样回来。不显头一次觉得自己是这样的无能,达官贵人一个都不认识,都找不到人帮忙。

此时的吴晓和徐户一行已经到了江州边界,一路上的流民越来越多。流民虽多,但没有出现不显担心的强抢事情来。一来吴晓一行人驾车马而行,并且身强力壮,一看就是习武之人,没人敢惹。二来流民多为老弱病残,身强力壮的很多被沿途的豪族收为佃户了。剩下的也大都又累又饿,哪里有力气。

一路上荒野外四处可见饿死的人,没有人埋葬,就这么曝尸荒野。可笑的是,旁边的山林中,就有不少占据这半壁山丘的陵墓,甚是豪华壮观。汉末豪门丧葬竞行奢侈之风,死人在地底下伴着金银铜器、玉石珠宝,着华衣美服而眠。地面上道边流民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卖儿鬻女。这可真正是生,不如死!

吴晓一行走下来了解了流民一大半源于南阳今年蝗灾,粮食减产,致使农民不得不离开故土,外出讨食。另外也有土地被朱明亲友兼并的。兼并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借给农民子息贷,有五成或者十成十的利息。今天借了五百钱,还的时候就是一千钱。这很正常,子息贷的利息高就是这么个行情。只是朱明更狠,还钱的时间一般是一年或者半年,也就是要等粮食下来之后。但他欺百姓不识字,硬是将还钱的时间改为了一个月。一个月之后还不出来,就拿土地偿还。也曾有一村子的人联名上告官府,但朱家拿出借据,说是白字黑字写了的,官府畏惧朱明势力,也只能不了了之。

吴晓和徐户商议,无论如何这个借据要想办法拿到手,这是铁证,可以证明朱明的恶行。

“只是,田地已经占了,这借据他们朱家不会再继续留着。即便我们偷闯入朱家寻找也不定能找到。”

徐户想了想:“那如果我们先买下田地,再装作农民向他借钱。这样不就有借据了吗?”

吴晓摇头:“重点是他的对象是当地的农民,是这样兼并土地导致流民四起,十室九空。因此借据只能是之前被他兼并了土地的农民的。我们后面的借据只是证明他借出子息贷利息高,但是还钱的时间可以是互相商定的,并没有违背律法。”

“那如你所说,哪里能有这个借据呀。要不我们抓了朱家的人,让他们作证人。”

吴晓苦笑:“那这人最后只会反咬一口的。哪里能有借据?等等,我们今天遇见的那位老人家说他们曾联名上告官府。官府既然受理了案子,就当有卷宗。卷宗里面应该就有朱家呈上去的借据作为证据保留着的!”

“好!那我们即刻去将卷宗拿出来。”

“怎么拿?”

“是偷是抢,都无不可。”

徐户不愧是武人思维,吴晓忙制止道:“一个县衙里面卷宗叠放在一起,能堆满一个仓库。全搬回来肯定是搬不了的,慢慢寻找也很费时间,很可能会惊动府衙里面的人。”

“惊动了又如何?你放心,区区几个衙差我还是可以对付的。”

“不不,不是这个意思。徐兄功夫了得,我自然不担心。只是惊动了官差,必定会起冲突,有所损伤。事后这个证据的来源就会被追究,到时候通匪的罪名不一定摆脱,造反的罪名却跑不了了。”

“那,你说怎么办?”

“硬的不行就来软的,我们行贿!”

“行贿让他把案宗给我们?他敢为钱和朱明作对?”

吴晓笑笑:“不一定是朱明的卷宗。随意其他的案子,我们随同去库房找,帮忙一起找。我曾在公门办事,知晓他们不会时疏于管理,根本不会时时整理库房。要让他们发现朱明案子的卷宗不见,恐怕还得别人来告知。”

“那最后这县令会不会也告发说我们是盗取的?”

“卷宗我们只说是县令给的。他自己本就是收受来贿赂,哪里敢正大光明地喊盗取。另外事情败在他这里,知道自己得罪了朱明。按我这些年接触的官员个性,恐怕会弃官逃跑,保自己性命要紧。”

两人商议定,就连夜赶到老人家之前所在的郡县。第二日把不显准备的绸缎拿了去,那县令见了简直是两眼放光,眼睛一直盯着绸缎,手细细摸着,感慨许久。吴晓两人只说想看他前任判定的一个案件的卷宗。反正不关自己的事,那县令对吴晓提的要求满口答应。吴晓几人跟随差人到了摆放案卷的地方,果真是胡乱地放着。几人一起帮忙寻找,果然找到了卷宗,吴晓在徐户的掩护下将卷宗藏到衣服内。然后假装找到了另一个卷宗,装模作样地翻看了一番,谢过了差人后离开。

吴晓几人出来后拆开卷宗,里面果然有借据,还包括案卷等等。几人拿到证据后即刻往回赶。

此时离荀羽被抓已经三日了。不显除了等,没有别的办法。只有每天傍晚时分就到魏坚府中打听消息。可是传来的消息并不好。荀氏出面想要和李招林私下和解,但到底死的是他侄子,不见荀羽的尸首他不会善罢甘休。后面荀氏联合同僚上书,结果反倒惹得圣上大怒,大意是说他们大兴朋党,祸乱朝纲。

这样的朝廷大事,根本不是不显这样的升斗小民可以干预的。只是听到这样惊天霹雳一般的消息,不显无论如何不能坐等下去。她这几夜一直没怎么休息,偶然听见夜间浣衣女的歌声。不显想到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她要去到皇宫面奏圣上,告知实情。如果皇上真如传言那样昏庸无道,这样做虽然也没什么希望,但是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要了自己的性命而已。

不显打定了主意,趁着夜色就出门了。一个民女想要站到一国之君面前,只有那么些办法。要么她天姿国色,要么她精通歌舞,很不幸,不显哪样都沾不上边儿。所以她只能找沾得上边儿的人帮忙。

因为有宵禁,不显还得躲着走,加之本身犯路痴,所以快鸡鸣天曙时她才找到阿音家。阿音本来不叫这个名字,这是她后来自己给自己取的。她生于长安,自小因为模样好被商人买了去,一路琴棋书画地教养起来的,就等她长大后再高价卖出去。幼时买来时可能就花个几百钱,长大后卖出去能卖几百金,一本万利!阿音幼时模样好,后面长大后有些偏了,这样的情况也正常,所以商人一般买来时就多买些,后面长偏了的,就贱价卖出去,总归是赚的。但阿音模样虽然没那么好了,她的嗓子却真真是天赐之物,无人能出其右。听完她的歌声,就如孔夫子所说的,绕梁三日而不绝。这样的阿音就免除了被卖为姬妾的命运,而是当了歌女。

及笄之年,少女情窦初开,阿音和琴师私奔了。这个事情本来到这里都可以结局了。只可惜琴师自幼学琴,不会其他。两人身上本不多的钱花完之后,琴师觉得还是只能去大家豪族,他们多附庸风雅,也有自己的演唱班子,两人的生活可以保障。阿音却是决计不肯去伺候那些贵人的,她自小被买去就是那些人想要她伺候达官贵人,她就偏偏不去,宁愿自己在街头卖唱为生。各有各的想法,两人就此分别。后来阿音最喜欢的就是到田间地头旁唱歌,一路上又跟当地擅长唱歌的人学习,吸收了各个地方的唱法,技巧更是精进了。后来世道不是很太平,穷人自己都吃不饱了,也没多余的钱舍给唱歌的人,阿音就辗转到了洛阳。不显以前听闻有歌女只为贫者唱,不为富人吟,觉得很是好奇,就前去探访。第一次听到时,不显就惊为天人,这是她从未听过的声音。怎么会有人的歌声如此这般,时而清脆悠扬上达云霄,令人心喜,时而低语轻诉沉入心底,令人落泪。这么好听,不显自然有时间就跑去找她,久而久之,两人也就成了朋友。

敲开了阿音的门,不显看着一脸警惕的阿音出现在门后。随后阿音认出了不显笑道:“你这么一大早的过来,我还以为是谁呢!”然后把背后的刀轻轻放到了桌上继续道:“我一个女子单独住着,你是想吓死我不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