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没想到,大明朝廷如今已是无官不贪,不贪就会被排挤,就会被孤立,就会不合群,就会寸步难行。
“秦桧也曾是正直过,严嵩刚刚步入仕途,也曾刚直不阿。”
“可是你要清楚,谁才是一心一意为大明的!”
“张居正是真的想要挽回大明颓势,为此不惜背叛自身的阶级,可是万历皇帝在他死后将他家族清算了。”
“戚武毅对大明有功,甚至提出轮训九边军队,以此来增强战力,便于掌控,可是最后却失败了。”
“万历二十三年十月,因为朝廷拖欠他们的军饷很久了,生活都陷入了困境之中。饥寒交迫的戚家军跑到蓟州镇总兵府讨薪,要求按当初承诺的双饷标准发放拖欠的军饷,并且兑现平壤之战中先登城头的赏银。蓟州总兵王保,以发饷的名义诱骗戚家军到石门寨演武场集合,然后设下埋伏,对手无寸铁的戚家军进行了残的屠杀。”
“史称万历二十三年蓟州兵变”
“事后朝廷不仅没有追究王保屠杀有功将士的罪责,反而认为南兵大逆有十!”
“拖欠饷银由此闹出兵变之事,在大明很少吗?”
“太常见了!”
“仅仅在神宗一朝,就发生过多次兵变,比如万历十年的杭州兵变,十一年的广东罗定兵变,十三年的四川建武兵变,十五年的浔阳兵变,十六年的甘肃兵变,十七年云南永昌兵变,万历十九年,京营的士兵甚至在长安门闹事,相比之下,万历二十三年这场兵变又算的什么?”
崇祯皇帝闻言却是沉默不言,估计他也在感叹吧。
若是戚家军犹在,恐怕今天不会有建奴什么事。
正所谓一啄一饮,岂非前定?
罪魁祸首蓟镇总兵王保,随后替代董一元镇守辽东,卒于任,死后赠左都督。可谓是死的光荣。
戚家军将士们半年前刚刚为国家远征归来,在异国土地扬名立万,在战争中奋勇当先。可是,这些军人,没有在战场死于日军枪林弹雨,却在驻地被自己长官诱杀。
朝廷这么对待功臣,不怕让人心寒吗?
结果就是蓟镇之变后,戚继光花费十六年,苦心积虑构筑的防线很快失去了作用。三十多年后,皇太极指挥清军长驱直入,大明的北边各重镇不堪一击。在清军面前,它们仿佛已失去了屏障作用,只剩一道道边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