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六十四章 谈话(2 / 2)蓝天下的季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李洋刚坐下,杨国忠却从位置上站了起来,踱到窗前望着外面的庭院似是自言自语的说道:“所有人都祝贺我升迁,却不知这官越大,责任也就越大。圣上把科考提前,那是选贤心切啊?”说完又转过身走回去坐回到椅子上,叹了口气接着说道:“圣上把今年督考的工作交给了我,你说,这什么样的人才才算是贤能之才啊?”

李洋在心里想到:你丫还选贤呢?对你来说,那还不是顺你者昌吗?

看李洋没说话,杨国忠问道:“张公子,我把你找来,就是想听听你们考生对贤能之才有何见解?”

这都指名道姓的要让自己来答了,李洋也不好再只做听众,但这杨国忠虽是看起来平易近人,但那历史上可是说的有鼻子有眼的。现在自己已是麻烦缠身,还是别再招更多事端了,于是附和着说道:“回右相大人,对于何为贤能?小生的理解可能粗陋了一些,但既然右相大人问起,那小生就班门弄斧了。”

“所谓贤能,第一当然是要品行端正,其次是学有所长。但,无论品行修习的如何?学识如何渊博,能为其所用者才是有用。因此,我个人觉得,选贤者,必先看其能否为其所用,能用者,再看其品行和学识。只有这样,才能让贤能者展现其才能,也让用贤能者获得其帮助。”

杨国忠愣了一下,他没想到,这个乡贡考生居然能说出这翻言论,随即说道:“可如果照张公子之言选贤,那不就成了某些人说的结党了吗?”

李洋摇摇头,也学那千年前的读书人:“非也,非也。这用人者的思想自是来自最上层,而贤能之士只是围在这用人者的周围,帮助用人者去达成其目标而已,又何来结党一说呢?贤能者不是没有自己的思想,只是在出现意见相悖时,知道如何去说服别人或改变自己,而不是让局面变得不可收拾。我相信没有人希望看到朝堂上所有人都各执己见,然后相互攻击,相互拆台。”

杨国忠点点头,“那张公子对我大唐现在的用兵制和官员选拔有什么看法吗?”

现在是公远753年,再有两年安史之乱就要发生了,在这之前,杨国忠一直对唐玄宗说安?山有谋反之心。

结合历史,于是李洋说道:“文安邦,武定国,这是国之根本。对于朝廷的官员选拔小生不甚了解,但小生知道。如果在外的将领军权过于集中,如遇有不臣之心,那就会是国家的灾难。”

杨国忠又一次站了起来,面前的这位举子句句说在了自己的心坎上。现在李林甫这个自己最大的对手虽然已死,但朝中反对自己的人也还大有人在,尤其是三镇节度史安?山,仗着圣上和贵妃娘娘的宠爱,根本就不把自己放在眼里。他杨国忠是谁啊,当今国舅,首辅宰相,正如这位张公子所说的,那就是定国之人。他安?山算得了什么?一介武夫而已,他有军权,那自己也得在朝中培养自己的势力,方能与这武夫抗衡。

李洋对贤能的阐述虽有献媚之嫌,但她的前提是“品行端正”,而此时杨国忠满脑子想的却是如何培养势力以打击政敌,有这种思想当然不能称之为品行端正,自然也称不上贤能之士。

但不管李洋对贤能的描述设定了一个怎样的前提,听在杨国忠的耳朵里,就只剩下了:贤能者得是能为自己所用的人,否则,不是给自己找麻烦么?

杨国忠看了看李洋,“张公子刚才的一番言论很有见地,你就暂时住在我相府,待我让人去尚书省问问你名牒之事。”

李洋想拒绝,但想想又不合适。于是也就先答应了下来,想是这离考试还有两天,一定能找到机会遛出府去。

但是,李洋她能遛得出去吗?她最近的运气似乎都不太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