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洋这病来的快,去的也快,两副药吃下去,已是活蹦乱跳的了。她正盘算着是该去向杨国忠告辞,却不想杨国忠却差人来请她到书房。
李洋心想,历史上说这杨国忠是个大奸臣,除了光干害人的事,好事一件也没做过。他这会儿招见自己,会有什么目的呢?想想又觉得不对,自己现在只是一介平民,而人家可是右相、卫国公,就算他想害人,自己应该也不够格。或者是自己是来替李俶搬救兵这事让他知晓了?看历史上说了,这杨国忠可是一直想扳倒太子李亨的人。
但不管这杨国忠有什么目的,自己现在已在他府上,这会儿想逃可不容易,还是去听听他要说啥吧?
跟随相府管家,李洋来到杨国忠的书房。
一张大书案,书案上摆了一叠书,书案后是一张绣着锦秀山河图的大屏风。李洋走进书房时,杨国忠正坐在书案后那张大椅子上翻看一本书。
李洋心想:历史上说这杨国忠年轻时可是个不学无术的家伙,这会儿跟这装模作样的装文化人吗?
看李洋走进来,杨国忠放下手中的书,程序式的问道:“张公子的病养的如何了?”
李洋拱手施礼回道:“承蒙右相收留,小生病已痊愈,正欲要向右相大人告辞。”
杨国忠摆摆手:“每年的科考都会安排在一月中旬或二月初,但今年圣上说不想让各位举子们在长安等太久,于是将今年的科考提前到了这月的初五,也就是后天,张公子可准备好了?”
科考?这个李洋真没想过。那什么八股文,诗词歌赋,她可不在行。但自己现在可是张春生,是专程来长安参加科举考试的,这会儿肯定不能说自己不想考要回家了吧?李洋挠挠头,装作难过的说道:“十年寒窗,为的就是功名,可小生前日掉入渠中,名牒已毁坏,怕是无法再参加今年的科考了。”
这科举考试可不是谁想去就能去的。先得上学,结业后被作“生徒”。而自学成才的,需要先提出书面申请,先参加县一级的考试,合格后,再参加州一级的考试。州考合格的考生被称作“乡贡”。生徒和乡贡才有资格前往长安参加科考。
考生在考试前的一个多月就得来到长安,拿着地方官府发给的推荐文凭前往尚书省“疏名列到”等程序。这才算拿到了考试的名牒,就可以在长安复习复习备考了。
现在李洋把张春生的名牒给弄没了,就跟这现代考试中把准考证给丢了一样,别说考试,连考场你都进不去了。
杨国忠笑着看了看李洋,指指他对面的凳子说:“来,张公子请坐。”
李洋原本以为说丢了名牒,这考试的事黄了,那这日理万机的右相自当没时间再理他这个平头老百姓了,不想杨国忠却让自己坐下说,这不明摆着还有事要谈吗?
李洋虽是不情愿,但还是不得不装出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坐在了杨国忠的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