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可想不了,也不会去想,也许将来,他们的女儿会因此葬送一生的幸福。比起这,他们更愿意将自己的女儿嫁出去。
年纪尚小,于嫃就嫁给了阿涴的生父。
彼时他大于嫃7岁。
于嫃女士原本以为他会是少女期盼的那样,嫁给比自己年纪大很多的人还会对她更好一些。然而,这只是她单方面的想象。
那时候没有什么婚礼,女人就这样过来,办了结婚证。
刚过来不久,先前还有些隐藏的性子渐渐浮出来了。揪着一件小事,她都会遭到痛骂。久而久之,便是手了。
那时候这边的老人还在,见此并没有心生同情,反而添油加醋,火浇油。
不久后,有了阿涴。
尽管还在孕期,可大冬天还会被指派去井边洗衣服,做这做那,当真是闲不下来。
这种暗无天日的日子,在阿涴生下后,越发变本加厉。
终于,在阿涴出生的三十四个月十五天后,以离婚而告终。
原因只是,他喜欢儿子,而于嫃的身体由于在孕后超重负荷的劳动,落下了病根,此生可能再无生育的能力。
得知这个消息,那一家子自然不愿,同意离婚。
离婚后,于嫃没能回家。
老家的看法,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断然没有回去的道理。
听说那段日子过得极其艰难。
后来,于嫃认识了另一个男人,就是阿涴的继父,在另一个小地方的。
交通不发达,经济落后,而且那人是结过婚的,妻子死了,留了一个儿子。
那时候尚不能理解离婚之事,有一个人愿意接受她,自然,于嫃那时候不过20出头,也没认识多少字,一门单纯心思又栽了进去。
遇人不淑,可能是个病。
前者是个家暴狂,后者也赶了潮流,丝毫不逊。
可能是因为她知道自己身体的毛病了,也体会过无家可归的日子是多么心酸,所以宁愿顶着喊打喊骂的日子生活,也再没有离开那个家庭。
况且,阿涴的继父显然比生父要圆滑得多,每次吵完打完,就是后续的哄,什么保证都愿意说,那个场面话说得是丝毫不含糊。
他有儿子,现在就差一个老婆做事,像阿涴这种属于拖油瓶之类的,自然得不到好脸色。
在二年级之前,阿涴的心智尚未打开,就像是别人口中所说的一样,是一个老实忠厚的傻子。
于嫃女士一直很担心她,可又无可奈何,找不到什么门路改变这种情况。
了小学后,阿涴的成绩一直是拖后腿的那种学生。
偶尔生病请假,也会被那些倚老卖老的老师骂,说是成绩这么差居然还有脸请假。
恰恰,遇到了一个很好的班主任。
二年级下的时候,阿涴因为被人推了从高台摔下,摔折了腿。
于嫃女士和阿涴的舅母背着她从屋子对面那座山翻过,又走了无数远的路,去看了个土大夫,治了腿。
正是因为这个好的班主任给的宽容,才让她的请假变得那样顺利。
她还会让一个村的同学带卷纸给阿涴做。
在家里修养了差不多一个月后,阿涴便拄着杆子去课了。
后来,去课后,脑子似乎开窍了。看了一遍课文,跟着别的同学背了一两遍,便能熟记于心了。
要是换做受难之前,阿涴决计是没有这个本事的。
她的人生从此改变。
二年级期末考的时候,就考了班的第一名,说是开挂也不为过。
其实细想,如果不是因为自己人生的这一变化,也不会遇俞远。
三年级的时候,班主任直接让阿涴做了学习委员。
之后,阿涴的成绩一直很稳定,从来都是班的第一名,成了老师眼中的学霸,好学生,得的奖状也是多得几乎能贴满整个房间。
在家里被使唤,被鄙弃,也只有在学校被老师关心的日子,是阿涴乐的时候。
虽然身边不乏有知道她情况的人,曾给她冠“野种”的称号,但这些,都不能打倒她。
因为老师在鼓励她,阿涴也不想让于嫃女士担心。
也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偷偷流着泪睡着。
阿涴没有什么朋友,他们不愿意接近她。在阿涴接近她们的时候,他们要么就是因为她是好学生而排挤她,要么是因为什么野种的说法不屑与她为伍。
久而久之,阿涴习惯了只是一个人。
反正这样孤独的日子,她是过惯了。
就这样过了四年到了小升初。
考完试后,只能每天焦急地在家等成绩。
每日也是在田间奔波。
知道成绩的那天,是在忙农活回来的晚,时间是六点五十三分。
老师打电话告诉于嫃女士的。
老师说,这是有史以来阿涴考得最好的一次,全乡第一名。
于嫃很开心,阿涴也是。
继父和他儿子则是一脸不相信,是见不得她这样的人,或许是因为他儿子成绩很烂。
全乡第一名的成绩,是很好,可阿涴又有些惆怅。
这里的教育水平相比于城市,还是落后了许多。
如果在这里继续读初中,将来考不考得一个好的高中还不一定。因为,前面的毕业生已经给了她们一个很好的“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