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86年拓跋王圭建立北魏,建都平城,并向四方用兵,南攻北伐,经过二十多年征战,到太武帝拓跋焘时逐步统国北方。
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奉行穿汉服、娶汉妻、说汉话的多项汉化政策,并提倡鲜卑贵族与汉族高门大姓通婚,加速了鲜卑汉化和融入汉族的过程。
拓跋氏为北魏皇姓宗室。
拓跋氏势力发展到陕北,可以追溯到始祖猗卢316前后。
“自神元帝以来,与晋和好。是岁昭帝元年,穆帝始出并州,迁杂胡北徙云中、五原、朔方。
又西渡河,去匈奴、乌丸诸都。自杏城以北八十里迄长城原,夹道立碑,与晋分界”北史魏纪。
杏城在今黄陵县城南。
长城原即今富县羊泉原。
拓跋氏子弟大量进入关中陕北,约在孝武帝532535时。
周书元伟传载,元伟在孝武帝时任华州刺史。
又有元季海被封为冯翊今大荔王。
公元534年,北魏分裂,孝武帝逃到长安,在宇文泰扶植下建立西魏,大批拓跋氏贵族入居关中。
至于元氏怎么又复姓拓跋氏,这与北周时的以一次复辟事件有关。
北周为宇文氏取代拓跋氏建立的鲜卑政权。
周闵帝元年557年二月,赵贵等大臣谋图重新扶植元氏之后称帝。
失败后,元氏子女被株连而株者甚众。
到周明帝时,始把元氏沦为奴仆者免为平民,复为拓跋氏。
另外,北周宇文泰还提倡过赐姓复姓和恢复太平以前代北复姓的运动。
这些拓跋氏之后,经过千百年来的繁衍、迁徙,分布关中陕北各地,逐步融入汉民族之中。
北周政权灭亡以后,鲜卑作为一个民族实体已不复存在。
逐渐融入汉族之后,其后裔人才辈出,在隋唐两代王朝的各个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隋唐两代的建国者,都是鲜卑汉了的汉人。
也有人认为杨氏、李氏即为鲜卑人。
隋文帝的皇后和唐高祖的母亲为亲姊妹,同出于鲜卑化了的匈奴独孤氏之门。
唐太宗之母窦氏和太宗的长孙皇后都是鲜卑人。
唐朝宰相中,有30个为鲜卑人后裔。
隋代建筑家宇文恺、切韵的作者陆法言、中唐著名诗人元稹、刘禹锡等也为鲜卑后裔。
难怪胡三省注释资治通鉴时惊呼“自隋以来,名扬与时者,代北子弟十居六七”。
拓姓的第二个族源是党项羌化了的鲜卑秃发氏。
其过程说起来要曲折一些。
党项拓跋氏源自鲜卑秃发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