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政殿。
赵顼将一本奏折递给王安石,道:“这是一本弹劾募役法的折子,卿先看看。”
本来正常来说,皇帝是不应该将这种折子私底下给王安石看的,他这么做,主要也是笼络人心,表示他和王安石君臣之间“毫无间隙”。
王安石接过折子,低着头看了起来,越看眉头皱的越深,当看到“坊郭等第之民,与乡户均役;品官形势之家,与齐民并事”一句时,忍不住骂起来:“苏轼真会挑拨离间!”
他将折子合起,恭敬地交还给皇帝后,道:“陛下,臣等推出的募役法绝没有任何贬低士大夫的意思。苏轼一向反对新法,今日不过是借题发挥,还请陛下明鉴。”
赵顼道:“王卿之心,我当然明白。不过悠悠众口,堵也是堵不住。朕担心除了苏轼,其他臣工也会借机发难,王卿还要早想应对之法才是。”
王安石道:“陛下放心,臣定会处理妥当。”
第二天早朝,苏轼还没有等来皇帝对他折子的批复,却被御史谢景温弹劾,弹劾的内容很简单:说他疏于处理政事,尸位素餐,白食俸禄,请求将苏轼罢官。
这摆明是冤枉之词。旧党一群人冯京、韩维等极力替苏轼辩护。这份弹劾也就不了了之。
苏轼对此只是无所谓的笑笑,瞎眼也能看得出来,这是王安石借谢景温在警告他。
然而,事情并没有终了。
不知谁将这件事泄漏到了抗新社,并言之凿凿说陛下要罢苏公的官职。
抗新社的学子们再也坐不住了。
原本他们还期待着苏公上书之后皇帝能有一个叫大家满意的答复,可惜答复没有等到,等到的反而是皇帝要罢苏公的官职!
他们群情激奋。以郭骏、魏凡、许期、管硕等抗新社的骨干领头,汴京国子监、汴京书院、甚至科学书院的不少学子都聚集起来,跑到登闻鼓院击鼓鸣冤,一是要求皇帝废除募役法,二是要为苏轼伸冤。
估摸有两三百个学子站在院前,由郭骏代表大家去击鼓。
登闻鼓院哪里见过这种事情,主管的官员闭门不出,只派了一个节级来接状纸,然后便叫学子们回去等着。学子们哪里肯走,一直在院外等着答复。
主管官员只得从后门离开,拿着状纸立即去见了王安石。
王安石看了大怒,立即带着状纸去见了宋神宗赵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