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讨厌不干净之人。
所谓不干净,就是品行不端者。
他先前弃许靖不用,就是因为他不忠,在徐州时谦辞君府、在襄阳时不攻旧主,是因为他不想不义。
环绕在刘备身边的也多是品行端正之人。
关张忠义,自不必说,就连赵云也是在公孙瓒败亡时矢志不渝,即便旧主失败,还要为其“守忠”,推辞刘备的招揽。
蜀国的治国之策,刘备和诸葛亮的治国理念也十分注重品性。
诸葛亮多次谏言后主“亲贤臣,远小人”,对朝政接班人的考虑,也大多以“良实”、“志虑忠纯”、“性行淑均”这些优良品行作为重要标准。
实际上,蜀汉前中期的朝政清明,与刘备这种德行并重的用人理念是分不开的——蜀汉的大权,大多掌握在这种品行优良的大臣手里,是很难出现司马懿这般的权臣。
当然也不是没有,就比如刚被撤职的江州都督李严,他就是个高傲贪婪、首鼠两端都人。
再比如刚刚去世的法孝直,一朝势起,对过去打压过自己的政敌就睚眦必报,虽说有公羊学“九世之仇犹可报”的术论支撑,亦为刘备所不喜。
可刘备依旧不得不重用了他们,因为他们确实有才,有才到能够凭个人之力,扭转局势。
不得不说,刘备在和曹操这一生的对抗中,可谓亦师亦敌。
他刚出道时是个纯粹的理想主义热血青年,屡次被曹老板血虐后,开始关注曹操“唯才是举”的理念。
毕竟没有人是一成不变的。更遑论刘备这样的枭雄?如果不向现实做一些妥协,可能他早死了不知几百回。
刘备活这么大,干出这么一番基业,说自己没干过什么品行不端的龌龊事,这话他自己都不信。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可相比于曹操一开始就黑化,提出“宁吾负人毋人负我”的扭曲思想观,至少刘备作为乱世群雄中的一名,比其他军阀更有行事准则,道德道德。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现实社会中很多人压根做不到自律,一个好习惯能坚持一个月就是天大的难事,又遑论刘备将仁德的理念贯彻了一生?
所以说管他是真的是装的,你都不得不承认刘备是一个有大毅力的人,对仁德的理念有着异于常人的执着与信仰。
携民渡江伪君子,屠城数万真性情,如果将刘备比作天生的贤者,那么曹操就是天生的恶人。
恶人做尽坏事,偶发慈念,就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而贤人历经苦难,一步行错,竟被标上“伪君子”的记号。
难道这不有失偏颇吗?
刘备用李严,是为权术,是为制衡,是向世家合作、妥协的表现。
但这并不妨碍他心怀一颗赤子之心,对品行不端之人发自内心的厌恶。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刘备向李严妥协,是因为李严背后有势力让他妥协。
可李子轩,又有什么可以依仗呢?
身份上是,罪人之子,出手下贱
品性上,其母淫乱不伦,人尽可夫,其为人阴险诡诈,贪慕虚荣,不择手段。
才能上,则确实有可圈可点之处,不过可惜的是,刘备并不关注这个。
他喜欢的是陈恪,这个和他一样心怀赤子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