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傅领着二娃进了图隐寺,寺里有两个和尚正灰头土脸的扫着雪。师傅向一个和尚问起主持,和尚问明了来意,放下扫帚,领着师傅进了后殿。
师兄……
师傅一进门就认出师兄,还是原来那副模样,只是老了,清瘦了些。
阿弥陀佛,是……师弟,快进来坐。
二人坐下来,寒暄了起来,二娃站在一旁有一句没一句地听着,眼睛时不时地被外面的房檐吸引着。
娃儿,拿上你的木狗出去玩吧。师傅看出二娃的心思。
嗳。二娃从布袋子里掏出木狗,跑了出去。
二娃是被庙檐上的脊兽吸引了。
在七里铺镇修庙时,曾听师傅讲过,这脊兽是古代建筑上防火防水辟邪之物,是屋脊上安放兽件的统称。正脊上的叫望兽或吻兽,垂脊上的叫垂兽,戗脊上的叫戗兽,而屋檐边缘处的叫仙人走兽,也叫坐兽,民间俗称“小跑”。
这仙人走兽,就是一个骑鸡仙人的后面跟着: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龙九子之一,形似狮子)、狎鱼(海中一种异兽,可喷水)、獬豸(一种能够区分善恶曲直的异兽,像羊,独角)、斗牛(虬龙,无角,能镇水)、行什(有翅膀,猴面)这十种瑞兽。民间俗称:一龙二凤三狮子,海马天马六狎鱼,狻猊獬豸九斗牛,最后行什像个猴。
唐朝以前,屋檐上还没有这套走兽,宋朝以后就有了。到了明清,规定的就更加详细了:安放这一套走兽,次序不能乱(天马与海马、狻猊与狎鱼的位置可以互换),数量得有讲究。
师傅说,普天下只有太和殿能把这一套放全,其余都要递减,而且必须是奇数(骑鸡仙人不算),比如,皇上住的乾清宫有9个,皇后住的坤宁宫有7个,到了州府以下,都不会超过5个,这还得是衙署、寺庙、宫观之类的建筑,普通人家则有那么一个、三个就不错了。
二娃数了数,庙檐的屋脊上有三只瑞兽。
是普通人家。二娃心里念叨着,瞬间觉得有些无趣,转身向大殿走去。
说是大殿,其实不过是宽敞高大些的土庙,土庙中间,半高的须弥坛上立着四尊菩萨。菩萨身上都掉了漆,露出了里面和着泥巴的草秸秆儿,二娃觉得他们也很无趣,又绕去旁边,看见整面侧墙是一块木刻的十八罗汉,每一个罗汉都造型各异,神情栩栩如生——这是手艺人做的活儿,二娃眼睛像寻到宝似的直放光,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看了起来。
施主……小施主,你师傅在叫你,你在吗。一个和尚寻进殿来。
在。二娃应了声,赶忙往外走,眼睛却时不时地往回看。
娃儿,今年冬天咱们就在这庙里住下了。这位方丈,就是你师伯,你先磕个头。师傅说。
二娃听话地磕了个头。
现在,到处光景都不好。庙里也大不如从前了。娃儿,咱们住在这,也不能给你师伯添麻烦。我跟你师伯都说好了,以后咱们跟他们一样,该化缘的化缘,该干活的干活。有空了你就跟师傅把庙里的家伙什什么的都看看,能修的都修修……另外,你师伯识字儿,你有空了,也跟着师伯学着认几个字,将来总有用处。明白么?
明白,师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