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理论上,此时的农民生活,颇有点后世生态农庄的景象,人们本应该可以过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的。
虽说地分薄厚,产量差距极大,可人家农民大部分都不是自耕农,而是世家的佃农,虽然有些差距,但是世家也不会诚心把人逼死,因此会尽量公平分配。
并且佃农的最大优势是,世家为了保证自己的农业生产,所以一般会抵掉官方的徭役,即使迫不得已需要征徭役的时候,也会刻意避开农忙时节,且尽量少安排壮劳力外出,所以佃农虽然实际到手应得少,却也享受了世家提供的庇护。
对比自耕农和佃户来看,自耕农则属于自有产业的风险个体,其前途有望成为地主阶级,相当于自主小本创业,但是扛风险能力明显低于佃农,如果家主不够精明,便随时有破产的可能。
所以佃户在此时的地位,相当于打工仔,而世家相当于农业公司,佃户享有农业公司的福利,但需要付出劳动和剩余价值。
这种结构表面上看起来还是很合理的?
可以上情况,全都是理论情况,实际情况确是另一幅模样。
听村里的老者讲,此时的年景不好,天气寒冷导致农业减产不说,降水又十分少,只靠溪水浇灌,远没有雨水浇灌的效果好。
身为现代人的刘贤自然明白,雨水所含的钙磷钾等植物所需养分,溪水能提供的十分有限。
而且引入溪水浇灌,要付出大量的额外人力,人干活就需要多吃,吃得多了结余自然更少。
并且由于干旱原因,导致老鼠和害虫经常泛滥,这就导致农业再次大幅减产。
主粮不足之后,农民为了生存,只能大肆捕捉蛇兽鸟雀。
而此种做法打破了此区域的生态平衡,导致害兽害虫没有天敌,使得虫害兽害更加严重,田地产量更加减少。
就这,还是不算上野猪过境等少发性事件的出现。
因此此时的灾害一旦发生,就会诱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农民受到更大的打击。
尤其近几十年来,生存状况愈发艰难,农业产量甚至仅仅达到亩产一石,就可以算是丰收了。
于是核心矛盾出现了,农业在减产,但是固定开支的农税及佃租,却依然按照两石的标准收,这就有些欺负老实人的意思了。
终于搞清楚了此时农村生态的细节问题,刘贤只觉得和自己知道的知识完全不一样。
看来书上说的土地兼并问题,其实并不是人民造反主要原因,主要因素还是因为农业减产。
至于土地兼并问题,反而是保证民生的一种做法。
毕竟垄断土地的阶层,为了保证自身利益,必须尽可能的稳定地方,才能保证持续的农业产出。
而这种做法,也从侧面解决了大汉官方行政管理下沉的问题。
所以此时的土地兼并,完全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官方默许,地主阶层获利,农民群体稳定的优质选择。
至于当前优质选择变为不良业态的结果,恐怕问题是出在上层政策设计缺乏弹性,以及生产力低下造成的。
这种情况如果自然发展下去,那么历史就不会有改变。
找到了矛盾的核心问题,刘贤自然可以拿出对策。
改变目前的税收制度,他没有那么大的本事,但是增加农业生产力,科学发展利用农村资源,这可是刘贤的杀手锏。
于是一份卷书(合同),以及好几箱五铢钱,便摆在了辛庄子村里魁,韩忠兴的面前。
“韩里魁,我觉的我的条件还是不错的,你不用担心那帮泥腿子的事儿,就能毫无风险的得到收成,而且还是变现,呃,现钱收入,我想你的主家应该会同意吧。”
一边说着,刘贤还从案下塞了一块小银条过去。
韩里魁在宽厚的袖子里颠了颠,然后一脸严肃认真的说道。
“此事大大有益于家主,待我书信一封快马送回本家,想必家主必能同意。”
听了韩里魁的话之后,刘贤笑眯眯的点了点头,躬身行礼之后,便离开了韩里魁的宅子。
此时辛庄子村的农人们,还不知道这天儿,马上就要旧貌换新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