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太公一番话说出,满堂皆静。傅滨是不知道怎么接,他再离经叛道,终归是个读书人。读的是克己守礼,学的是忠君报国。
官家错了不要紧,身为臣子自当替官家排忧解难。但傅滨不是那群不知天高地厚的读书人,因老爹是武将的缘故,傅滨比任何文人都知晓武将与文官之间的差别。
就像傅太公说的,天下有几个文人能像范相公那样知兵的?武将中尚是酒囊饭袋层出不穷,更何况一向鄙视武人,不习武略的文官?
大宋以文统兵,又让武将做副手,若是两者皆明事理还好,但以如今文人的性子,根本不可能。每每皆是文官鄙夷武将,对武将提出的意见置之不理。
大宋因此吃的败仗还少吗?从太宗时期北伐的的杨业,王侁,再到神宗时期攻夏的种锷,徐僖。如此的例子,比比皆是。
最关键的是,每次大败,被惩治的主要往往是那些无权武将,而真正的统兵文官反而成了次要人物。
这有失公平的做法,更是加深了那些文官的骄横之气,也使得越来越多平民出身武将自暴自弃,大宋禁军实力急转直下。
正是知晓了这些,傅滨才是无话可说。毕竟这个错,臣子改不了。但身为重文抑武的受惠者,傅滨又不能开口反驳,只能默默无言。
而傅晓鞍不开口则更加简单,他一直认为这个政策是错的。王朝初立,而且还是经历过五代十国那样的惨痛教训。
扶持文官,打压武将这是每一个上位者都会做的事情。而且武将当权,确实不是什么好事,但错就错在,大宋连武将于军事上的发言权都给剥夺了。
而这样的后果便是几次征辽的失利,西夏的崛起,乃至尚未发生的金灭北宋,元灭南宋。最可恨的是,文官为了阶层利益,宁愿输掉国战也不愿让武将翻身。
傅晓鞍不想再去指责这么一条错误的政策,因为指责这条政策的话语已经太多了,傅晓鞍想的是去做,去推翻这条政策。
按照后世之梦的话语“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北宋就是说的人太多,而做的人太少。甚至当做的人出现时,那群空谈之人还会不停的扯后腿。
见一儿一孙皆不开口的傅太公,也终止了这个让人愤慨的话题,转而问起傅晓鞍接下来的打算。
“安儿,此次回家,可还回去?”
“不回了,该扬的名已经扬了,想继续扩大名声,只能等到科举之时。读书的话我与家中也能读,不必再继续留在汴梁。”
见傅晓鞍如此回答,傅滨也是收起了糟糕的心情开口问道:
“那你接下来准备做些什么?”
“留在家中,毕竟明年就是大考,不能再出远门了。对了,大伯,你那发展的如何?”
“已经开始步入正轨了,像你说的水力机械都开始投入运作了。对了,你说的那种板甲工匠还在摸索中,不过板甲衣确实已经做出来了。”
听闻此言,傅晓鞍大喜。虽然板甲衣在纯防御力上不如板甲,而且在面对面交战中不如板甲灵活且省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