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七章 冀州黄巾的变局(2 / 2)彭家大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朱儁忿恨的说道:“那宦官派人诬陷子干(卢植字),目的就是不想让子干独得这平灭太平道首领的功劳。这等奸阉竟然敢拿战事要挟,心中根本没有一丝一毫的大汉社稷。”

孙坚等人对于朝廷高层的政治博弈还不是很理解,听完朱儁的解释后更加疑惑。而朱儁也没有心思详细解释,看了眼孙坚后,略显内疚的说道:“文台,此次你立了大功。但是朝中宦官乱权,你先暂时继续做别部司马吧,日后有机会我再给你争讨封赏。”

孙坚愕然无语,脸色憋的通红,没想到自己拼死获得的战功,竟落得毫无封赏的地步。

不敢当着朱儁的面有所抱怨,只能无奈的说道:“属下能有今日已是多赖中郎提拔之恩,朝中有奸佞横行,非中郎之过。”

朱儁摆了摆手,似乎不愿在此事上多言。

刘和看气氛有些不对,出言说道:“陛下派遣董卓任东中郎将,估计一时间难克黄巾之乱,反而有战败之祸啊!”

孙坚为了化解自己的尴尬,皱着眉头问道:“这董卓乃是何人?竟能替代卢中郎。”

朱儁说道:“这董卓是在先帝时期的羽林郎出身,早年曾随凉州三明之一的张然明在西北两疆征讨叛乱。辗转在西北任戊己校尉,后来被人揭发贪腐滥杀之事而罢官解职。之前在袁司徒府上做掾吏。这次子干无端获罪,袁司徒估计也是无可奈何,一时间也只能让其官拜东中郎将,接替子干去往冀州平叛了。”

旁边的徐缪倒是没兴趣了解董卓的出身,反而对刘和所说董卓会战败之祸颇有不解。向刘和问道:“玄泰怎知这董卓去往冀州会有战败之祸?”

刘和解释道:“北军众将跟随卢中郎一路平定冀州,进而把张角围困在广宗城内,眼看大功可成,卢中郎却被朝廷定罪押解回京,其部下定然惶恐不安,哪儿还有心思作战。这董中郎只身前往冀州,在毫无根基的情况下,又如何能树立威信,指挥北军取得胜利。”

徐缪听罢后,微微颔首显得颇为认同。朱儁喟然长叹,不再想说此事,转身对着刘和说道:“你父亲已经动身准备前往冀州任甘陵国相,以持节之臣整顿冀州民生,你可知晓?”

刘和答道:“属下已得家中仆役汇报,正想跟朱中郎说此事。南阳战事已平,想来也不会再有大战。而家父去往冀州,身为人子想领兵前往,助家父一臂之力。”

“你想去冀州?”

“还望朱中郎成全,给分派兵卒,让属下率领部众前往冀州。”

朱儁沉思片刻,然后问道:“你是担心那董卓兵败,冀州叛乱再起?”

刘和点了点头,说道:“属下认为若是董中郎难以统帅北军取胜,必然和卢中郎下场相似。到时候冀州局势再乱,地方上必然难以管束,家父虽持节,却无兵。所以属下才欲往冀州一行,到时候汇合皇甫中郎,既可平叛乱隐患,也能再建功勋。”

朱儁点点头,说道:“大战刚过,这几日还在整军,你也不必急于一时,再等上几日。我给你原先的部曲把人数补充完整,再派遣一千人同行,确保你北上无忧。”

刘和心中大喜,没想到竟然如此顺利,随即向朱儁连连拜谢。

而此时河南境内,洛阳城外。

准备前往冀州的刘虞和从冀州被押解回洛阳的卢植不期而遇。

“子干……何其苦也……”

“伯安何故小女儿姿态?自从幽州一见,与伯安相谈甚欢。今日冀州之势已在朝廷一边,太平道逆贼不足为虑。此时有伯安前往冀州,当地百姓民事有望矣。”

“文饶大人已经说动三公同时为子干求情,只待冀州黄巾贼平定之后,便是子干重见天日之时。”

卢植抿了抿嘴,拍着刘虞的手臂,露出一丝苦笑,说道:“此宦官之祸,也只有尔等宗亲才能向天子谏言。伯安,有劳了。”

刘虞颇感无奈的说道:“天子多信阉宦之言,吾等虽时而蒙冤,但自求无愧于大汉社稷。子干乃国之栋梁,且放心,此事天下士人定不与那些阉人干休,必保子干安然无恙。”

卢植无语长叹,朝刘虞拱了拱手后,乘着囚车缓缓离去。

余晖洒在大地,一行人的影子被拉的很长。远处高耸的洛阳显得庞大而笨拙,仿佛一只巨大的石兽,红色的霞光在此时让其更显格外狰狞。

刘虞看着卢植逐渐远去,心头泛出一丝苦涩。卢植乃是大贤之才,如今却因一个区区小黄门的诬告而从战场前线被押解回京,这岂不是天大的笑话,这会让多少忠臣志士心寒意冷,又会让多少肝胆壮士报国无门。

“主公……我们还得在入暮之前赶到前面的亭驿。”

随行的家臣看刘虞久久无语,呆立不动,只得轻声出言提醒。

刘虞轻叹一声,背向阳光,缓步离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