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2章 遇良机孟德群问策(1 / 2)梅若虚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建安十二年初春,有彗星划过北斗星枢,天下人议论纷纷,有术士断言是年必有君主亡故。

二月初,荆州细作来报,荆州牧刘表病重,恐不久于人世。

邺城,此本是袁绍昔日根基之地,及至曹操在建安九年夺取邺城后,为了控制初定的河北之地,自领冀州牧,遂定都于邺城。

而后曹操命董昭为将作大匠,督建邺城,仅仅半年时间,不但街坊修缮一新,就连司空府的扩建也基本完工。

这座庞大的新府邸几乎占据邺城五分之一,比之许都皇宫还大,整个建筑群由东西两个院落构成,两边格局大同小异,然西边院子只在大会群僚时开放,曹操起居生活都在东院,一般政务也在此地处置。

为了彰显曹操的尊贵,从正门大街至他处理日常事务的听政堂共设了四层仪门,每道门都有侍卫把守,如此守备规格比天子还高。

东院最外面一道府门名曰“司马门”,除了曹操本人进出以外,未有特许者素不开放,再有头脸的人物也得走旁边角门。

如此差别待遇,恐亦与天子无异!

刘表病重的消息传到邺城之时,而曹操刚平定高干之乱,从并州班师回邺城,大封功臣,这就意味着河北大局已定。

袁尚与袁熙二人逃至乌丸所部的右北平郡,始终让曹操如鲠在喉,正在考虑北征乌丸,一举荡平袁氏余孽,斩草除根,然而荆州传来的消息却一下子打乱了他的计划。

司空府大殿之上,曹操紧急召集麾下的心腹谋士商讨关于荆州的未来大计。

此时袁氏倾覆,河北初定,然而忧患尚在,袁尚与袁熙兄弟尚未被彻底歼灭,他们勾结蛮族乌丸,欲借乌丸之力卷土重来。

而曹操意欲北征乌丸,奈何遭到了众将一致反对,众将皆言,袁氏兄弟不过丧家之犬,乌丸蛮夷耳,皆是薄情寡义之辈,岂会受袁氏兄弟利用?

若大军远离中原,造成许都空虚,一旦乘势攻打许都,大军回援不及,一时众说纷纭,而在这个时候,荆州传来刘表病重的消息,让曹操一时踌躇不已。

大殿内,曹操显得有点焦躁不安,背着手来回踱步,按照先前与众心腹议定的大略,他必须要完全平定河北之患后才考虑南下荆州,然而如今刘表病重,必然引发刘琦刘琮二子争位,正是千载难逢的南下荆州机会。

曹操又想起了昔日发小蔡瑁的密信,“今刘荆州病重,州郡内人心惶惶,其膝下儿子不足以定荆州,今曹公扫平河北,一统中原,我蔡蒯等荆州大族执掌州内军权,伏望朝廷恩德,瑁不才,愿为执首,举州献于曹公,奈何新野刘备虎狼之辈环伺,唯恐迟则生变,望大军早日南下,不复为盼。”

这是一封以蔡瑁与蒯越为首的荆州世家大族,趁着刘表病危之时,暗中呈于曹操的献降信,蔡瑁与曹操有总角之好,昔日在洛阳之时,两家便是世交,而今曹操扫平河北中原,威震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天下诸侯莫不战战兢兢?唯恐曹军兵锋所指,下一个倒霉的诸侯是何人?

恰逢主上刘表年岁渐长,病危之际,荆州开始暗潮涌动,荆州世家大族彼此暗通款曲,为家族的未来奔走,而投靠一个更强大的主子,就是一个更好的选择,而曹操无疑乃当今第一霸主,只有在他的庇护下,家族才能延绵不绝地传承下去。

而今趁着刘表病危,蔡瑁掌权之际挥师南下,便可不费一兵一卒得到荆襄九郡之地,岂能不让他怦然心动?

然今乌丸未灭,袁氏兄弟未曾尽除,则必生后患,如何做到面面俱到,尚需与一众心腹谋士商议。

曹操将事情缓缓道来,随即虎目投向席下众谋士,先落在程昱身上,他见程昱面色淡然,显得胸有成竹,开口问道:“仲德有何高见?”

程昱为人刚正威严,拱手直言道:“自古以来,得中原者得天下!坐北而面南,有俯瞰江南之实,挥师南下乃是顺势,兵势天成!若能再得蜀地,扼长江上游,便能顺流而下,直捣江南腹心,今刘表病重,虽可引发萧墙之乱,然以微臣之见,不足为虑,即使刘表康健,荆州乃蛮夷之地,何以抵挡我大军铁骑?可令宛城夏侯将军,渐营南阳,稳扎稳打,同时分遣精骑,抄其边境,令其不得安,我取其逸,反之乌丸乃塞外蛮夷,带甲铁骑十余万,自桓灵以来,多袭扰边地,杀我边民,今袁氏兄弟引狼入室,左近有辽东公孙氏虎视眈眈,实乃心腹之患,主公此时舍强而谋弱,恐怕刚得荆州,复失河北之地,得不偿失也!”

一旁的荀彧附和道:“仲德所言甚是,袁氏兄弟不足为虑,所虑者乃乌丸也,十余年来乌丸人趁着中原动荡,频频南下掳掠边民十余万户,势力俱增,今袁氏兄弟与虎谋皮,蛮夷之辈贪利忘义,一旦我等南顾,乌丸铁骑必趁虚而入,席卷河北之地,袁氏余孽死灰复燃,翌时河北中原之地狼烟四起,百姓生灵涂炭,明公不只河北得而复失,威望尽丧,士林之中必毁誉参半,恐悔之晚矣,而蔡瑁乃卖主求荣之徒,其言安可尽信也?所谓荆州者,无非襄阳一城也,刘备窃据新野,刘琚蛰伏江夏,刘磐虎视长沙,蔡瑁何言献荆州乎?刘表膝下二子豚犬耳,不如坐等其内讧,明公正可趁此北征乌丸,彻底稳住河北局势,待荆州四分五裂,其势更弱,遣一偏师南下,正可各个击破,何需明公劳师远征?”

荀彧乃曹操心腹谋臣,同时也是汉室纯臣,自他担任行尚书令以来,成为曹操势力与朝廷亲汉势力沟通的桥梁,为曹操赞为“吾之子房”,只是荀彧向来希望曹操能够成为汉室的周公,而曹操的欲望远远不止于此,随着曹操的威望权势愈盛,两人之间渐渐出现了一丝裂痕。

此番大封功臣,曹操尤其重视荀彧,不仅食邑增加一千户,同时还上表天子加封他为尚书令,总揽朝政,地位远远高于其他谋臣。

荀彧心知肚明,随着曹操权势愈盛,他早已不满足于只做周公,而他作为传统的士大夫,自小服膺儒教,自是以忠君为国为念,而天子刘协并非荒淫无道的昏君,算是仁德之君,将来归政于天子,汉室自可中兴,这样无疑加深了他与曹操的间隙,对于曹操以封赏之名增加食邑的试探,荀彧上表婉言谢绝了。

而正是出于对汉室的忠诚,故而在刘表这个汉室宗亲与蛮族乌丸之间表现得格外坚定,支持曹操对异族的征伐,而反对南下荆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