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3章 传承(1 / 2)酒进沙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再次来到祛羽洞。

这才分清了盐矿,硝石,盐卤,硝卤的各自区域。

目测之下,虽没有盐卤盐矿那么多。

但硝石,硝卤怕也得有个几百万斤。

提纯后,弄出个几十万斤硝,应该问题不大。

好!

只要有原料就好。

现在嘛,先把那些兽皮洗净,去脂,去边角。

阴干,压平就行了。

待之后有时间再来制硝。

然后教会这帮野人如何用硝鞣制皮毛。

工艺倒不复杂。

关键硝制一次,至少二十天以上。如果气温下降,怎么也要三十天才能硝制好。

现在可是战争时期。这个事可以先放一放。

只要储存得当,风干晾好的兽皮一年之内不会坏。

既然这件事有了解决办法,那就去忙更重要的事去!

更重要的事?

对。

郑坤觉得这个事很重要。

他想为人族英雄们,亲手弄出一顿美食。

以此向英雄们表达敬意。

一顿美食,能表达如此深厚的情意?

在吃不饱,穿不暖的时代,郑坤觉得一定可以。

郑坤魂穿前,吃吃喝喝已经算不上大事。

物质条件、经济收入的大幅度提高,连大学生也不太在意吃喝二字了。

但现在是什么时代?

远古洪荒!

人族还在以素食为主。

没有油,没有肉。

如果尝到点油星,再吃到点肉食。

更重要的是,郑坤准备用后世的手法,给他们弄几道特色菜品。

郑坤觉得,就算嚼不断他们的舌根,至少能吃得他们泪流满面。

在这洪荒之际,郑坤真的能够弄出一顿所谓的美食吗?

大概、也许、或者真的能。

郑坤的厨艺,在他魂穿前,早已在京西大学封神。

宿舍内没有明火,只能用电炉子偷电。

没有厨具炊具,只有洗脚用的搪瓷盆。

有什么关系?

只要有食材,有火,有一个所谓的锅。

郑坤就能弄出美食。

后来,郑坤的宿舍成了男生的美食据点。

再后来,女生们纷纷带着食材主动上门。

再后来,第一,第二食堂的几个年青厨师,也都寻上门来,向郑坤请教。

为此,郑坤几乎在学校白吃白喝了一年多。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吹牛逼的样子?

还真不是!

凡事总得有其根源。

郑坤的父亲是个厨子。

好吧,厨子好像不好听。

他爹是个开火锅店的老板。

不光火锅做得好,还能做得一手极好的家常川菜。

这不算什么。

郑坤家还有一个大神。

前文提到过郑坤的外婆。

却没细说过郑坤的外公。

郑坤从小就跟外公外婆长大。

他外公,号称川东小县四大名厨之首。

为什么得了这么个称号?

没有为什么。

单纯因为厨艺越群。

郑坤外公却不是一个厨子。

而是这座小城的一个副处级干部。

作为地方官员。

怎么会莫名其妙的拥有一身出神入化的厨艺?

外人不得而知。

郑坤开始也不知道。

只到外公八十岁以后,才返老还童似的提一提拜名师,学厨艺,抓壮丁,逃兵役的往事。

直言片语,并不连贯。

听得多了,郑坤才慢慢理清了完整的信息。

抗战爆发前,外公在十二岁那年,拜在了陪都某厨艺大师门下为徒。

三年勤杂,三年学艺,三年孝敬,方能出师。

三年勤杂何意?

就是跑腿,打杂,脏活,累活全都干。

却学不到任何厨艺。

这三年是师傅在考察你的人性。过了这关,才算正式收为学徒。

三年学艺,学什么呢?

第一练记性。第二练悟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