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强干弱支”,一直是大一统王朝基本国策。况且谢岩早些年特意提醒过,绝对不能在边军控制范围内设置“军械库”。
而冯宝提议募兵组“羽林右卫”以征讨天下这事,本质上是在强化“中央集权”,所以才会得到皇帝认可。
而梁建方之前提出设作坊一事,非常容易让皇帝李治理解成军方某些人有意在边境一带弄“军械库”存储物资,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李治不介意自己手中的刀挥向觊觎皇权的谋逆者。
好在现在看起来不是这么回事,以梁建方为代表的这些人,似乎更看重的是作坊产生利益,那这就容易很多了。
利益嘛,本来就应该是大家均沾!
皇帝所有的权力当中,其实最主要的一条就是分配利益。
尤其是在“卫岗乡”横空出世这十来年中,大唐皇帝李治更是非常深切明白。只要能把利益分配好,那就是铁打的江山。
可是这里面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得有利益可以分!
在过往历史中,能够分配的利益主要来自于对外征战与治下百姓。
可打仗这事儿风险高,还不一定能够保证获胜,所以一般来说,拥有权力的阶层,都是在掠夺和分配属于百姓的利益。
可现在不一样了,“卫岗乡”用事实证明,“凭空变出”一些利益,不仅有可能,而且利益巨大,比如水泥、煤油、印刷、出海等等等等,所以,这就让皇帝有了充足可分配的利益去利用。
而在主导利益分配的过程中,皇帝往往可以拿到最大头,因此,李治在弄清楚大唐军方,尤其是边军将领真正想法的时候,他反而淡定了。
“不就是想要利益嘛?朕可以给。”
“不就是眼馋长安、洛阳两地日渐富庶,能挣钱的好东西层出不穷,想要索取一些嘛?朕同样可以给。”
“但朕想要的,尔等又能给否?”
李治内心所想当然不可能为人所知,只不过他还是问出了最为重要的一句话:“梁爱卿,依卿家所见,‘炼油作坊’设何处为宜?又当如何确保?”
“陛下,老臣不擅政事,任凭陛下圣裁。”
“哦……”李治应了一声,未置可否,而后目光看向宰相们,心想:“应是尔等站出来了吧!”
替君分忧,从来都是宰相们的职权。
况且,在“炼油作坊”这事上面,军方和文官集团有一定程度默契,故,杜正伦不出意外地站出来道:“陛下,臣以为,当效‘水泥作坊’,置诸州、县。”
“杜卿家,‘炼油作坊’可不同于‘水泥作坊’,危险且产之能用于攻城掠地,若落入异族亦或制备之法外传,后果不堪设想。”
“陛下,‘猛火油’虽烈,终是远不如‘火药’,然陛下忧思不得不虑,故臣以为,凡置‘炼油作坊’州、县,可同‘卫岗乡’建‘巡逻队’,专职安境地方,护卫作坊。”
“杜卿家莫不是忘了,‘卫岗乡’负责安民一事,乃是‘潼关’驻军,巡逻队不过辅助尔。”
“臣知晓。”杜正伦再次行礼道:“今大唐威压四海八方,边军实以无需拥兵甚众,老臣奏请陛下,裁撤部分边军以充实地方,效法‘卫岗乡’之‘潼关’守军,留军职而保一方安宁,一应军需,交由地方州县,俸禄、官职由朝廷依律升免。”
“英公,汝以为如何?”纵使皇帝李治心里再认可,表面文章还得继续做。
“陛下,老臣无异议。”
“苏大都督又当以为如何?”
“陛下,臣附议。”苏定方压根早就知道了这个方案,该提的意见早就提过了,这会儿当然没什么可说的。
“众卿家……”李治抬首放眼整个大殿,特意停留了片刻,见无人再出班禀奏,不禁微微颔首,最后提高声调道:“杜卿家”
“老臣在!”
“此事交由汝领衔督办,列出章程,呈报后议。”
“臣遵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