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朝军队的演变
金朝建国之处常备军不多,而是猛安谋克的兵农合一系统,兵役制度和商周、希腊城邦类似,是典型的公民兵系统,金太祖完颜旻将全国人口分为若干猛安谋克,一个谋克三百户人家,一个猛安下辖十个谋克,此外,若干猛安形成一个忒母,一个谋克管两个蒲里偃,这样就形成了:忒母(万户)-猛安(千户)-谋克(百户)-蒲里偃(五十户)的体制。
地域扩大之后,又下令契丹人一百三十户一谋克,汉人六十五户一谋克,海陵王时期废除了汉人和渤海人的猛安谋克,金世宗又下令拆除契丹谋克,把契丹人和女真人混编。
而在谋克之下的编制比较混乱,一般而言认为有蒲里偃,也就是五十人长,除此之外,史籍中提到了二十人长、什长、伍长,但是很不清晰,是不是同时有这些编制呢?无人知晓。
一旦开战,则根据猛安谋克户家境好坏和人丁多寡无偿征兵,参军的往往是公民乃至奴隶主家庭的子弟,这些人衣食无忧,可以自备优质武器盔甲粮草马匹,作为统治者长期练习战争技巧,战斗力比较强大。这些人称为正军。
每位正军还要携带一名到两名傔从,女真语叫阿里喜,或叫贴军,正军的待遇当然远远强过阿里喜,退伍时正军能拿银十五两、绢十匹,阿里喜只有银八两、绢五匹。
阿里喜一般是正军的子弟亲戚,他们装备简单,负责给正军保养武器,喂马做饭,承担杂役等,不过紧急时刻当然也可以上场作战,披甲作战的被称为擐甲阿里喜,他们的赏赐升迁和正军一致。
女真人入主中原之后,女真族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原有的奴隶主阶层烟消云散,依靠武力掌握国家已经不再必要,旧时熟习武艺、招之能战、渴望成为军官的女真贵族子弟已经转化为地主,向往成为官僚,建立在奴隶制、公民兵基础*上的猛安谋克制度迅速腐朽,地主子女可不像奴隶主子女那样热衷武艺,所以兵源越来越差,也不再可能担任主力的任务。
1140年完颜宗弼二次南伐时这一趋势已经十分明显,这次南伐的真正主力实际上是原来伪齐四天王:李成、郦琼、孔彦舟、张中彦的汉军。等到1161年海陵王正隆南征之际,全国大规模征发的都是汉军,女真军队的作用已经不明显。
1163年南宋隆兴北伐之时是金朝最糟糕的几年,可惜有仆散忠义和纥石烈志宁两员名将,愣是用步兵反推了南宋的骑兵,一路砍到长江防线,这段时期也是汉军主力。金世宗曾经问老将夹谷清臣汉人和西夏人谁勇敢,老将想都不想说汉人勇敢。
1206年南宋开禧北伐之际,金军连汉军都腐朽了,只好雇草原各部来帮忙,然而不争气的宋军被养尊处优的金军和临时站街的草原各部打的一败涂地。1211年金蒙战争以来,金军基本上就是靠各路汉族义军续命,女真军队已经腐朽不堪,25人就可以编成一个谋克,十羊九牧兵少官多,已经不能为战。
金朝中央军事机构
武官之首是都元帅,都元帅办公地点是都元帅府,都元帅府由七人组成:都元帅,从一品;左、右副元帅,正二品;元帅左、右监军,正三品;左、右都监,从三品。这七个人组成最高级别的军事委员会,做军事指挥工作。
千万不要以为都元帅府是和中原类似的一个简简单单的军事指挥机构,事实上这是女真军事贵族的大本营,可以和皇帝相对抗,金太宗南下侵宋,大事仅仅宗干、宗望自行决定,甚至册立张邦昌这样的事情也能自行决断,金太宗在上京会宁府,都元帅在燕京,被称为东朝廷和西朝廷,都元帅府可以自行任命官员,甚至主持科举。
六部之中的兵部是军政的主要主持者,负责全国的军籍、粮饷、地图、国防工程,以及皇家的军事装备和车架仪仗,兵部由一名正三品尚书、一名正四品侍郎、一名从五品郎中、两名从六品员外郎、两名从七品主事组成,进行一般的军政工作。
兵部下辖法物库、四方馆、承发司三个单位,法物库负责祭祀仪仗;四方馆负责全国的驿道交通;承发司负责军事文书传递。军器监也受兵部领导,下辖军器库、甲坊署、利器署。
都元帅府照例由皇族担任都元帅,设立在国都之外,位高权重,是女真贵族力量的大本营,海陵王为了打击女真军事贵族,撤销了都元帅府,让契丹人萧裕建立枢密院代替之,金世宗继位后,建立了“和平时期枢密院管理,战时改组都元帅府”的体制。
金朝地方军事机构
金朝初年模仿辽朝制度,在辽东、保州等地设立都统司来管理各地军队,都统司管理者为总管,平时练兵,战时则带着本地军马会同大军征战,经过金太宗、金熙宗、海陵王时期的不断调整,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地方军事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