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琦只带几名随从就直接来到文聘大营,并令士兵传话,让文聘出来相见。
荆州兵自然不敢为难刘琦,就去报知文聘。
文聘在大帐中,得知刘琦到来,他自然清楚刘琦的来意,只是,刘琦要是拉拢自己,应还是不应,文聘左右为难,但也不能避而不见啊!那样就等于拒绝刘琦了,考虑再三,文聘还是决定先见一见刘琦再说。
刘琦见文聘出来见自己,知道说服他还是有点希望,如果文聘不出来又或者让人带刘琦入营相见,那就说明文聘难以劝降。
见文聘出来,刘琦道:“文将军何故率军到此?”
文聘道:“回大公子,末将受主...二公子之将令,率军来镇守此地。”
刘琦道:“此处与南乡相邻,文将军的兵马,是为了防刘皇叔之兵?”
文聘道:“这...末将只是奉命行事而已。”
刘琦道:“仲业,你我年龄相近,我一向待你如兄长,家父在世时,一直以来都是想让我继位的,只是,后来二弟娶了蔡瑁的侄女,从些以后,蔡家人就经常在家父面前中伤我,以致家父渐渐的疏远了我,可是,家父临终前还是想让我继承他的基业,可恨蔡瑁,竟派人阻拦我不让我与家父相见,最后,蔡瑁结连张允等人,拥立我二弟为荆州之主,本来,我与刘琮同是兄弟,谁继承父业都无所谓,只是,二弟年幼,诸事专赖蔡瑁等人,根本就得不到实权,形同傀儡,家父生前,不曾亏待仲业,难道,仲业眼看着荆州落人他人之手而不顾吗?”
文聘满脸羞愧,跪拜于地,道:“末将愿听从大公子调遣。”
刘琦长舒了一口气,道:“总算还是有不忘旧恩的忠臣,家父泉下有知,定感欣慰。”
扶起文聘,刘琦道:“我们一起进入山都城吧!”
刘琦让文聘率军随自己进入山都城,并通知刘备来与自己会合。
蔡瑁得知文聘已降刘琦,又惊又怒,亲自率领三万大军前来阻挡刘备,又令张允和蔡中领军来与自己合兵一处,蔡瑁将兵马驻扎于隆中以北的长江边,防止刘备渡过长江,又将数百艘大船泊于江上,蔡瑁心想,这样布置,刘备想要过江,简直比登天还难。
刘备与刘琦率军来到江边,将兵马驻扎于北岸,与蔡瑁隔水相望,但是,并没有做出渡江的准备。
三日后,蔡瑁看到刘备派人在江边大量修造登船的埠台,蔡瑁大惑不解,知道刘备并没有一艘船在此处,造这些埠台有什么用?
不久,蔡瑁又看到刘备军在对岸开始修造大量箭塔。
蔡瑁更加纳闷,对张允道:“刘备居然选择了防守,既然是防守,那还造那么多的埠台干嘛,这不是更加有利于我军的战船登岸吗?”
张允道:“我看,这是刘备的诱敌之计,刘备领兵到此,绝对不会选择防守,他修了如此多的箭塔,就是为了示敌以弱,是想诱我军渡江,与他在陆地上交战。”
蔡瑁道:“我稳守江边,怎么会中他的诡计?让他白费功夫去吧,刘备不能长期在此与我军对持,看他能坚持多久。”
又过了几日,刘备见时机已经成熟,便问诸葛亮道:“军师,何时会有西北风?”
诸葛亮道:“今晚子时就会有。”
刘备大喜过望,当晚,便开始布置,准备渡江。
子时过后,刘备令人将早就做好的木筏和小舟抬到北岸边,在木筏上堆满干草和桐油等易燃物,然后,偷偷向南岸划去,当荆州军发现有无数木筏漂来,正想出船迎敌,不料,木筏上燃起大火,借着风势,向荆州军的战船冲来,荆州军顿时惊慌失措,部分大船开始着火,张允命令军士灭火,又下令将战船散开,避开火筏。
蔡瑁得知战船被袭,也率军前来,帮忙救火,众人忙了半夜,总算将火灭完,但是,仍有几十艘大船被烧毁,蔡瑁气得咬牙切齿,悻悻地率军回营。
这时,刘备大军已经趁机在下游偷偷渡过了长江,趁荆州军全部熟睡,刘备令文聘率军去进攻张允的船队,自领二万兵马去偷袭蔡瑁大营。
荆州军忙了半夜,疲惫之下睡得正香,完全没有防备,惊醒过来的士兵被杀得四处逃窜。
蔡瑁得知刘备已过江,并来偷袭自己大营,顿时惊慌失措,但是,看到溃不成军的己方部队,知道败局已定,便领残军向襄阳撤退,刘备率军在后面穷追不舍。
张允却乘着几十艘船,向下游而去,文聘夺得荆州军船只,也乘船顺水而下,追赶张允。
蔡瑁率军逃到襄阳城,策马来到城门下,大声道:“我是蔡瑁,快开城门。”
但是,城上的人竟然好像听不见一样,无动于衷。
蔡瑁正想发作,这时,城上一人道:“蔡瑁,你大势已去,还不下马受降?!”
蔡瑁一看,城上说话的竟然是蒯越,气得差点吐血,狠狠的道:“蒯越,我势要将你碎尸万段!”
蒯越一声令下:“放箭!”
城上乱箭齐发,蔡瑁的兵马纷纷中箭倒地,蔡瑁在亲兵的保护下,向宜城而走。
到了宜城,蔡瑁又看到城上之人居然是蒯良。
蒯良在城上对蔡瑁喊道:“蔡瑁,你已无路可逃了,哈哈哈哈哈!”
蔡瑁双眼似要冒火,拔剑指着蒯良,狠声道:“匹夫,我...”话未说完,喷出一口鲜血,摔倒在马下不省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