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七七章 卫伯和(上)(2 / 2)姬为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老将军何出此言?”对方显然不是玩笑,于是卫伯和迟疑道,“大周自是中兴在望,假以时日,可恢复成、康治世也。”

老将军吃力地摇了摇头:“中兴并非难事,贤臣明主齐心协力,即可为之。然中兴如夏花凋零、转瞬即逝……咳咳……要恢复贤王治世,若不易国本,必行不通……”

“此话怎讲?”

卫伯和知道这位睿智老者虽以勇武著名于世,但却也是治国之能臣。他担任卫国上卿五十余载,海晏河清,国内升平。每逢大事,自己都会垂询于他。

“大周国本——宗法、分封而已,”公石焕喘息渐急,“礼崩乐坏,则国祚必衰。纵使天子英明、百官尽瘁,亦如大厦之将倾,殃及池鱼也……咳咳……主公身为大周太宰,百官之首,岂能不知……”

卫伯和点了点头:“爱卿有何灼见,速指点寡人以迷津。”

公石焕道:“社稷危则四夷必乱,大周衰则诸侯四起。主公不得不为康叔子民着想,早做准备……”

“可我……”卫伯和神色为难。

“主公,人这一生,本多两难,”公石焕似乎看出国君的心思,“自古忠孝难全……咳咳……主公是要为大周尽忠,还是为先公尽孝……”

卫伯和若有所思,他知道在大周王廷当太宰,与一心一意当卫国主君,此无法两全。他下意识地掸了掸衣服,拍去方才路面上沾染的灰尘。

“主公,你虽然背上弑兄自立的罪名,但不影响你成为好国君。”老将军顿了顿,说了重话,“二十年前国人暴动,你冒天下之大不韪,提兵入镐京勤王,也不影响你成为忠臣。”

这两件事情是卫伯和前半生最重要的事情,也是他不愿提及的伤疤。老将军显是有意激他,但说话过多,他气息变得越来越急促。卫伯和绕其身后,帮他把气拍顺。

“卫人需要你,”公石焕长叹一气,“而镐京王城恰恰相反……”忠言虽然逆耳,但有些话他再不说,就只能永远埋在土里。

“老将军何出此言?”卫伯和终于开口。

公石焕的声音似乎是从喉头挤出:“假如,老朽拉拢卫国卿大夫以培植势力,又暗中与国君之弟交好……咳咳……主公会对老朽如何?”

“不,你不会。”卫伯和尴尬一笑,他不知对方言下之意,也不知他为何病重之时出这般谬言。

“老朽自是不会,”公石焕挤出一丝勉强的笑容,“主公和太保一样,都宅心仁厚。可若此时不在卫国,而是发生于大周,当今天子会如何想?他又会如何看待太保和主公你?”

“你是说……”卫伯和恍然大悟,一拍大腿,“若非老将军提醒,卫和犹蒙在鼓里也!受教,受教!”言罢,他起身朝老上卿作了一揖。

“主公,”公石焕见主君把自己劝告听进去后,面露一丝欣慰,他想努力坐直,“老臣还有个不情之请……”

“老将军请讲!”

“吾儿石允老来得子,老朽就木前总算抱得嫡长孙,”他皱纹遍布的脸上露出期待之色,“如今其生已三月,正是加名之时……咳咳……还望主公赐名,不知可否?”

“乐意至极!”这个忙可不轻松,卫伯和慎而又慎,十指交迭放在额前,陷入苦想。

听闻此子生后啼声雄伟,其母为其卜卦,爻辞说其长大必为卫国栋梁。想到此,卫伯和想起了当年辅佐始祖卫康叔开国的贤臣——子开、子昔父子,若未来他能如先贤般辅佐朝政,亦是卫国之幸。

“此子石氏,‘石’字加‘开’为‘研’,加‘昔’为‘碏’!便名之曰‘研’,其后有嫡子,便名之为‘碏’罢!”卫伯和道。

“石研,石碏,妙极!”公石焕拍手大笑,“谢国君赐名,老朽替孙儿、曾孙谢过主公!”言罢便又要下拜。

“老将军切勿多礼,好生歇息!”卫伯和徐徐扶他躺下,轻轻盖上寝衣,告辞回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