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前世之史料,大多几经后人誊抄,或脱落、或错位、或讹误,不一而足。依臣之见,首要去伪存真,其次删繁就简,再者勘正校误,并重新装订成册、备以副本,这才能流传后世。”
周王静抚掌曰:“所谓名正则言顺,不知太保如何命名如此大作?”
召公虎沉吟片刻,道:“前日,臣观镐京之形制,偶得灵感。”
“愿闻!”
“国中大道分九经九纬,南北之道为经,东西之道为纬。‘经’者,恒久之至道也,若用‘经’命名这些古籍,不知天子意下如何?”
周王静默念数遍,笑道:“甚妙!甚妙!便依太保,将这些古籍命名为‘经’罢!”
少傅仍叔道:“太保,此前守藏室之古籍,大多次序混杂,敢问太保当如何排序?”
召公虎道:“群经之首,当推《易经》。”
“《易经》为首,为何?”
众人都对这个答案十分惊诧,毕竟在前贤所流传之九类古籍中,并无《易经》身影。而且《易经》玄妙难懂,早已少人学习,甚至被指责为迷信伪作。
召公虎道:“昔时,伏羲氏用阴阳二爻推演出八卦,此后先贤作筮书有三,名曰‘三易’——一为神农氏所作《连山》,二为轩辕黄帝所作《归藏》,此二部已然失传。
“直至周文王被商纣王囚禁在羑里时,这才推演八卦为六十四卦,作成《周易》一书,流传至今。今人愚昧,言《周易》之卜筮乃虚妄之作,真乃数典忘祖也!”
事实上,那日楚国女巫求雨成功,让召公虎受到很大刺激,这占卜问卦本就是大周之强项,如今却倒不如蛮夷之地的巫师了。
周王静道:“准!《易经》之后,又当是何经?”
召公虎道:“左史记言之《令》、《语》、《训典》,加之《三坟五典》,多有重叠交集,召虎以为,可按朝代之序编为一册,名曰《书经》,记录三皇五帝、虞夏商周君王之言。
“右史所记之《世》、《故志》,可以世系年代为序,汇编入《春秋》,为《春秋经》,记录历代君王所行之事,及国之祭祀、兵戎、朝会之大事也。
“其次编制《礼经》,分天子、诸侯、大夫及士礼也,大至建侯卫、宗法、分封、五服,小至爵、官、军、谥、吉、凶和仪礼,皆以此为圭臬。
“再次,编撰《诗经》、《乐经》,诗以记词,乐以记谱。《诗经》采大周之风、雅与颂,《乐经》集夏商两代乐舞之大成,教之于乐师,以传后世。”
周王静心潮澎湃,道:“如此六经,真乃前无古人之伟业也!余一人已迫不及待,不知太保需几载可成?”
召公虎道:“臣当呕心沥血,十年可成!《易》道阴阳,收于太卜;《书》以道事,藏于外史;《春秋》道义,存于国史;《礼》以道行,在大宗伯;《诗》以道志,归于大师;《乐》以道和,隶属司乐。”
周王静道:“太保献此‘六经’之时,余一人定在镐京设高台,焚香而纳!兹事体大,希望百官臣工倾力配合,勿让余一人失望!”
召公虎顶礼谢恩,众卿大夫亦连连称是,皆大欢喜,退朝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