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七夜的守灵即将告一段落,明日便是周王小殓,召公虎此时焚香已毕,沐浴更衣,准备次日主持丧仪。
方兴、蒲无伤不愿打扰召公虎,便各自回到营帐歇息。一夜无话。
次日一早,小殓仪式开始。
所谓小殓,乃是为周王穿戴入棺之寿衣。周王寿衣的形制和用料都与他人不同,需要整整穿上十九层。
小殓之礼一开始,所有在场的诸侯、公卿百官按爵位高低,分别为周天子吊丧。随后是“致襚”仪式,诸侯们馈赠寿衣等殓葬器用,堆放在周天子尸首周边。
万籁俱寂,天空阴郁,没有半点阳光。
这时,主丧人召公虎宣布:“祭奠开始!”
一层又一层,敛葬人用寿衣不断包裹周天子的尸身。待到十九层寿衣穿罢,一时间所有人号啕大哭,以拳捶胸、以脚顿地。
这个仪式名曰“擗踊”,众人用如此夸张的动作表达至极哀痛。待到所有人都声嘶力竭、筋疲力尽,小殓之礼才会正式结束。
礼毕,周王的灵堂四周撤去了帷幕,临时灵堂上继续燃烧着寓意长明的烛火。
小殓过后,隔日便是大殓,即将周天子尸身正式入棺。此乃彘林临时丧礼的最后一个步骤,此后周王师就可以起驾扶柩,护送天子棺椁回到镐京。
周天子的棺木极其讲究,取的是霍国近郊出产之檀木,木质紧密而又有香气。棺木为整木所凿,不得有任何拼接,再由晋国最好的工匠对之雕琢、髹漆,并用同一棵檀木的良材制作椁板。
周天子遗体入棺前,须在棺木内铺上上好草席,用奇香无比的甘草编织而成。再盖以华丽蚕丝编织而成的绸缎,经纬分明,纹绣满精致的图腾纹理。
不论是檀木、草席还是绸缎,皆名贵无比,都是从各诸侯国快马加鞭运送到彘林,这些都是专供天子葬礼的特贡珍品。
再一次“擗踊”仪式后,周天子尸体被缓缓抬起,由敛葬人小心翼翼放入棺内。
主丧人召公虎亲自在尸体前后、上下、左右放置陪葬珍宝,无一例外,都是最高等级之玉——头部放玉璋、足下放玉璜,左边是玉圭、右边是玉琥,背面垫着玉璧,腹上放置玉琮。
玉是先秦时期最贵重的礼器,时人认为,有了这些名贵玉器陪葬,周王死后依旧可以通天地于四方,接受凡间祭祀朝拜。
召公虎将玉器珍宝放置完成,小步倒退走出灵堂。接下来,便是盖棺之礼。
在一队周王师士官的齐力协作下,沉重的棺盖缓缓合上,棺沿乃是精巧的榫卯结构,让棺木与盖板合拢得严丝合缝。盖棺之后,棺椁合称为“殡”,后世所谓出殡,便是把棺椁送出家门、前往墓地下葬之意。
殡礼由首都镐京赶来的两位礼官主持。先是大祝作祷辞,然后由甸人进行消灾弥殃的祈祷。殡礼过后,周天子棺木须运回镐京城的太庙之内,等待七个月后方可以下葬。
殡礼时,上到诸侯公卿、下到普通士兵,正式换上丧服,为周王服丧。根据远近亲疏,诸侯公卿需要长期穿着丧服,服丧时长从半年到三年不等。
随着灵堂内外众人最后一次“擗踊”,周天子大殓之礼告一段落。
召公虎忙完一切,这才回到帐中,得知蒲无伤带着方兴回来,心中颇喜。但国丧当头不可有喜色,召公虎始终保持哀容。
蒲无伤先是简单说了找到方兴的经过,又说了杨不疑辞行之事。
召公虎脸上闪过一丝疑惑,苦笑道:“这倒颇像杨公子的一贯做派,真乃化外高人也。”
丧礼顺利结束,召公虎便不再逗留,命众诸侯、将帅整饬军队,清点军马、粮草、器械,准备启程离开彘林,扶柩归国。
安排完毕,召公虎令程伯休父为先锋,负责前方开道。又挑选五十乘战车、三千名兵士,着素衣素甲,在中军护送周王胡灵柩。
照例,各诸侯只需要根据爵位大小、距离远近,派兵护送一段路即可。但各诸侯纷纷表示,甘愿护送周王遗体至黄河渡口方回。召公虎大喜,让诸侯国军队殿后,紧跟周王师。
因是凶事仪仗,故而大部队行进速度极慢,每日只行二、三十里。且路上每经诸侯国境,周王师还要停柩接受诸侯在都城外的祭奠。
此外,按照周礼,大部队在护送灵柩期间,每逢日落必须安营、日出才可行军,早晚在停棺之处举行哭奠仪式,即“朝夕奠”之礼。
就这样,周王师在路上走走停停了,耗费了三日三夜,这才离开汾隰之地,来到了黄河古渡口边上。
眼看着大部队即将渡过黄河,各诸侯纷纷前来辞行。先是霍伯、郇伯、魏伯、耿子四路诸侯来到召公虎帐前告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