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方兴曾参加过赵家村老人的丧礼,就已觉得繁琐费力。而这次,他所要经历的,是普天下丧礼中的翘楚——隆重之至、复杂之极的周天子丧礼。
这时,召公虎起身,转向众人朗声道:“依大周礼制,周王驾崩,当由大宗伯负责丧仪。然天子崩于外,且狄患未除,只得从权。便由孤来主丧,直到天子入殓,不知众位意下如何?”
众人自然没有异议,于是召公虎取过一条白麻绦,绑在额上,作为主丧之人,准备替周天子守灵,直到入殓。
同时,命少师显父、少保皇父为助丧之人,安排麻布、丧具、祭品等,以待治丧之用。
另外,命大司马程伯休父和太宰卫伯和等将帅,安排周王师、诸侯国军队披麻戴孝,并紧守彘林各处要道,防止赤狄趁虚进攻。
众人领命,朝周天子遗体三拜后,起身分头准备去了。
只见召公虎双目垂泪,面朝周王遗体道:“主丧人召虎,及众卿大夫人等,请天子复!”
言毕,召公虎五体投地,一拜到地,大呼:“天子,复也!”
所谓“复”,乃是原始招魂仪式。古人敬鬼神,希望通过此礼感召上天,让逝者起死回生,而沿用至周朝,则更多只是一个典礼仪式。
紧接着,众人也随之放声嚎啕大哭,整个溶洞内哭声震天,溶洞本就逼仄,这一哭更加拢音,十分震撼。溶洞外,周王师全体将士也纷纷放下武器,跪地嚎哭。一时间,哭喊声惊起了林中飞鸟,传出数十里开外。
召公虎已然哭得不能自已。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借此机会,召公虎把这十几年来压抑的情感统统释放,如同一次灵魂洗涤。
他年纪轻轻便从亡父手中接过太保召公的世袭之位,一开始意气风发,劝说周王胡的专利之策,要“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然而,周王胡却一意孤行,疏远自己,最终遭遇国人暴动。十四年来,召公虎联手太师周公御说力挽狂澜,这才保得周王室即便群龙无首,也能勉力支撑。
如今,周王驾崩,悲伤之余,自己心中块垒亦消。虽然当周王胡灵柩归国后,还有更为严峻的艰难险阻等着自己。但如今国丧当头,一切从长计议,哪里还顾得上那么多?
“复”礼结束,接下来的步骤便是招魂和告丧。
招魂者,召公虎先派大司马程伯休父巡视各营,命令王师所有战车系上白色缨带,并缓缓地绕彘林一周,再次为周王呼魂。
随即,派少保皇父持符节和讣告快马加鞭,把周王驾崩的消息传回镐京,知会太师周公和众卿大夫,告祭祖庙。接到报丧之后,镐京城将停止巷市七天,以致哀思。
另一面,少师显父也骑上快马前往东都洛邑,在洛邑派出使者传檄各诸侯国,约定各诸侯前来吊唁和会葬的时间。
安排妥当,召公虎请来太宰卫伯和,安排为周王胡迁尸收殓之事。
召公虎对卫伯和道:“太宰,天子驾崩于外,贵体不可在此长留,必当先之于洁净之处。”
卫伯和面色恭谨,拱手道:“寡人已安排妥当,请主丧人下令。”
召公虎一声令下,所有人当即从溶洞中退出,只留下一位百夫长在内,他是从王师中精挑细选的背尸之人。
这百夫长一脸肃穆,小心翼翼捧起覆盖遗体所使用的草席、白布,蹑手蹑足走向周王胡尸骸,仔细包裹一番后,把周王胡轻轻地背在身后,走出溶洞。
溶洞外,卫伯和早已安排好一处空地,筑起三层阶梯的高台作为灵台。灵台上搭起了简易凉棚,四周用白幔遮蔽,权且当做停尸之所在。
在众人注目下,百夫长把周王胡遗体放入凉棚之中,随后默默走回溶洞内。众人知道,这位自告奋勇为周王背尸的勇士选择在溶洞中结束生命,算是给周王陪葬。
西周虽无活人殉葬陋习,但周王驾崩于野,情况特殊,于是这位百夫长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以身殉王。看那百夫长头也不回地走进漆黑幽暗的溶洞,召公虎叹了一口气,示意兵士用石块将溶洞堵死。
就这样,连同赵叔和丧命于洞中的赵家村民一道,这位百夫长可以安心在这彘林内长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