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一章 参知政事(1 / 2)丢了马的骑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进了王秀才的家,堂屋里几乎没有什么摆设,又进了王秀才的房间,有一床一桌一柜,两个简单的坐凳,桌子上有十来本破旧的书籍,笔墨纸砚等看着也比较粗糙,王秀才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家里简陋了些,不好意思啊。”

孟石头和赵铁柱自然是不会说什么,这时高秀才搬着两个凳子过来,等大家坐定后,高秀才看了看孟石头和赵铁柱,疑惑道,“不知二位有何见教?”

孟石头将‘启蒙学院’的事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两位秀才忖度片刻,高秀才有些可惜的道,“我本身是愿意的,但是学院离得太远,要长期在外,家里只我母子二人,我却是放不下母亲。”

王秀才也接口道,“是啊,我也不放心我父亲一人在家。”

难怪之前只见老叟老妪争执,原来这两家都是单亲家庭。

“王秀才,高秀才,你们看这样如何,学院那边还比较简陋,马市街那里环境稍好点,可以请王伯父和高婶娘去我回春医馆暂居一段时间。

学院那边马上就会展开后续的建设,先生的宅院自然也是有的,到时候再将王伯父和高婶娘接到一起如何?

当然,如果王伯父和高婶娘不愿离家也没关系,可以让我们医馆的学徒和肉铺的学徒经常过来照看,而且虽说学院在城外,但是离得也不是特别远,两位先生也是可以交替着回来的。”

王秀才和高秀才心动了,像他们这样过了解试但是没有通过会试的书生在私塾教书为儿童启蒙也是一条出路。而且孟石头和赵铁柱为两人考虑的比较周全,几无后顾之忧,他们思虑再三后也是同意了。

然后再有东鸡儿巷的吴秀才稍微劝说几句后,也答应后日一起前往农场。这几位秀才本就是特意挑选的条件比较困难的书生,现在既有扬名的好处又有实际的补益,自然是一劝一个准。

“铁哥儿,就这几个?要不要多找几个?”

“不用了,这几个先生够了,等学院进入正轨,给学院扬名后,自然会有其他的先生来。石头哥,明天要给几个先生送上束脩,多给些。”

“对呀,铁哥儿,咱们好像一直没有谈束脩的问题?”

“石头哥,这些迂直的书生不好和他们谈的,还是咱们看着来吧,比照一般富户家庭聘请先生的价格,加五倍,礼品什么的也都多办。”

“行,那你明天没事了?”

“有事啊,我准备到大相国寺的藏书馆里看书,顺便和了然和尚谈个生意,这些天,我们的钱花的可是有点多。大相国寺看着就有钱,咱们有义务帮助大和尚们想办法花钱,省的他们将铜钱放的都生锈了。”

第二天,给郭杨两位先生送过束脩后,孟石头去拜访其他先生,赵铁柱自己溜达着进了大相国寺的藏书楼。

大相国寺的藏书楼,是一圆形二层木质建筑,每层都有着几排书架,上面摆放着书籍,书架旁还有桌椅,供人阅读抄写。

走近书架,赵铁柱翻看上面的书籍,这里的书籍虽然经过和尚们精心保存,但是大部分还是显得陈旧,还有些书籍纸张发酥泛霉,里面的内容已是模糊不清,当然也有些新抄写后装订成册的书。

“大师父,怎么我看这里的书好多都是重复内容,但是又有不同笔迹,难道说这些书都是手写的?”

“小施主,有些是手抄本,有些是印刷本,怎么小施主是有什么要说的么?”

“大师父,我看这里好多书都已经残破不堪,为什么不换成新的呢?这样大家看起来也方便啊,不像现在还得小心翼翼的?你看,这本,都快成粉了。还有黏在一起的。”

“小施主,没办法呀,书籍印刷的成本很高,而抄写一本书也是要很长时间,所以只能是这样了。”

赵铁柱当然知道现如今书本印刷的成本高,因为现在用的是雕版印刷,一页书就要一块雕版,制作起来自然是既麻烦又费时间,有些书不是那么大众,谁愿意花大价钱去刻雕版啊。

至于活字印刷术,还要十几二十年,毕昇才能想出来,而要成规模发展还不知道要多少年,不过,别人不知道,赵铁柱知道呀,他脑海中的超前知识不要太多。

“大和尚,你们要不要换成新书,价格好商量喔。”

“这个,你要问了然师傅,我只负责这个藏书阁而已。”

“了然师父可以吗?他不是知客吗?我觉得还是找你们的方丈吧。”

“了然师傅就是我们的方丈住持,不是知客僧。”

虽然不知道了然这个方丈主持昨天天为何兼了知客僧的活,但是那又有什么关系。

“了然方丈,你好,我,”兴冲冲走进方丈室的赵铁柱停下了脚步,这方丈室门是敞开的,赵铁柱以为里面只有了然一人,也没在意直接就走了进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